返回第 24 章(第1/4页)  医宗金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呕,胸中痛微溏者,是痛非吐所伤,溏非下所致,调胃之法不可用矣。

    程知曰:过经者,谓病过七、八日至十三日,经气已周犹不解也。岂惟十三日,且有二十余日者矣。盖过经不解,病必皆在阳经留连;若在yīn经,则又岂能若是之持久耶!久持且不能,安望其生乎?程应旄曰:大便溏则气得下泄,腹不应满,烦不应郁郁,今仍腹微满,郁郁微烦,必胃有阻留,而下后仍不快畅也。病属阳明证,反无阳明,而只有少阳,其中必有所误,故直穷其所以致证之由,而后可从证上认病。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yào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凡伤寒过经不解,热邪转属胃府者多,皆当下之。今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胸□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大柴胡证也。下之而不通利,今反利者,询知为医以丸yào迅下之,非其治也。迅下则水虽去,而燥者仍存,恐医以下后之利为虚,故复指曰潮热者实也,是可再下者也。但胸□之邪未已,故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以外,复以小柴胡汤加芒硝,以下少阳之里。不用大黄而加芒硝者,因里不急且经迅下,惟yù其坚润燥耳!是又下中兼和之意也。

    【集注】“内台方”议曰:潮热者,实也,何不用大柴胡、大小承气下之,却用芒硝何也?盖潮热虽属实,然已先用丸yào,伤动藏府,若再用大黄下之,则脾气伤而成坏证矣,祗用芒硝润燥以取利也。

    方有执曰:十三日,过经也。不解,坏证也,非其治也。以上乃原其坏,由于医之误。以下至末,救误之治也。

    [卷二\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柴胡加芒硝汤方

    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根据前法服,不解更服。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yào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注】此承上条互发其义,以详其治也。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yào下其热。但上条潮热之热,热在表里,当大便不□;此条□语之热,热归胃府,法当大便□。若小便利者,大盒饭□,今大便不□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为医以丸yào下之之利,非其治也。如未经丸yào下之,自下利者,则为内虚,内虚之利,脉当微弱而厥,今反和而不微厥,此为内实有热,非内虚有寒也,虽下利乃热利也。仍当下其热,故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yīn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yīn不受邪也。

    【注】伤寒之邪,一日太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yīn受之,五日少yīn受之,六日厥yīn受之,此传经之次第也。今伤寒三日,三阳表邪为尽,三yīn当受邪,其人当不能食而呕,今反能食而不呕者此为里和,三yīn不受邪也。然此乃“内经”以其大概而言,究不可以日数拘也。

    【集注】成无己曰:表邪传里,里不和则不能食而呕,今反能食而不呕,是邪不传yīn,但在阳也。

    方有执曰:阳以表言,yīn以里言,能食不呕,里气和而胃气回,yīn不受邪可知矣。

    汪琥曰:邪在少阳,原呕不能食,今反能食而不呕,可征里气之和,而少阳之邪自解也。里既和而少阳之邪解,则其不传三yīn,断断可必,故云:三yīn不受邪也。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yīn故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