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7 章(第1/4页)  医宗金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用栀子清上焦湿热,大黄泻中焦湿热,黄蘖清下焦湿热,硝石则于苦寒泻热之中,而有燥烈发散之意,使yào力无所不至,而湿热悉消散矣。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按】黄疸病之下,当有“小便不利者”五字,茵陈五苓散方有□落,必传写之遗。

    【注】黄疸病,脉沉腹满在里者,以大黄硝石汤下之;脉浮无汗在表者,以桂枝加黄耆汤汗之;小便不利者,不在表里,故以茵陈五苓散主之。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右二味和,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集解】尤怡曰:此正治湿热成疸者之法,茵陈散热郁,五苓利湿瘀也。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yù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注】黄疸病小盒饭赤,今不赤而白,且yù自利,虽腹满而喘,是湿盛无热,yīn黄证也。切不可除热,若除热以凉yào下之,则胃必寒而作哕。哕者主之以小半夏汤,以止哕也。

    【集注】李□曰:小便色不变yù自利,里无实可知,腹满而喘,脾气虚而肺气不利耳!用苦寒yào攻里除热,则胃寒而虚气上逆,故哕,宜小半夏汤散逆止哕。

    高世曰:小便色不变,非赤也,yù自利,非下利也。若腹满而喘,虽似里实,不可投寒剂以除热,如大黄硝石汤,不可用也。若投寒剂而除热,则必哕,哕,呃逆也。

    半夏生姜辛温散寒,故哕者,当以小半夏汤主之也。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小半夏汤方

    (见痰饮中)@@@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差,反剧为难治。

    【注】疸病属脾,脾主土,土无定位,寄旺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日。期之十八日者,土旺之日也,政治十日以上当差,而不逾十八日之外也。若逾十八日不差而反剧者,则土衰矣。故曰:难治。

    【集注】高世曰:十八日,乃脾土寄旺于四季之期,十日土之成数也,黄疸之病在于脾土,故当以十八日为期。然治之宜先,故治之十日以上即当差。至十日以上不差,而疸病反剧者,是谓难治,谓土气虚败不可治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注】此详申谷疸之为病也。未成谷疸之时,其人多病寒热,寒热作时,则不能食,寒热止时,则或能食,虽能食,然食后即头晕目眩,心烦不安,此为湿瘀热郁而内蒸,将作谷疸之征也。久久身面必发黄,为谷疸矣。宜茵陈蒿汤利下,使从大、小二便而出之。

    [卷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yù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注】谷疸属胃热,脉当数,今脉迟,脾藏寒也。寒不化谷,所以虽饥yù食,食难用饱,饱则烦闷,胃中填塞健运失常也。清者阻于上升,故头眩;浊者阻于下降,故小便难也,此皆yù作谷疸之征。其证原从太yīn寒湿郁黩而生,若误以为阳明热湿发黄,下之虽腹满暂减,顷复如故,所以然者,脉迟寒故也。此发明yù作谷疸,属脾yīn寒化而不可下者也。

    【集注】程林曰:脉迟为寒,寒不杀谷,故食难用饱,饱则谷气不消,胃中若浊,浊气蕴蓄则发烦,熏蒸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