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1 章(第1/4页)  医宗金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炖化,用红绢摊贴,半月一换。

    轻者渐消,重者亦可少解,常贴可保不致翻花。

    【方歌】阿魏化坚消结聚,蟾酥丸料研末细,蜈蚣炙黄太乙膏,炖化搅匀功速极。

    又方:太乙膏(见溃疡门)蟾酥丸钮扣风(见疔疮门)

    [外科卷上\项部]钮扣风

    【方歌】钮扣风生胸颈间,风湿结聚搔痒难,延及成片浸汁水,因地而名当癣看。

    【注】此证生于颈下天突穴之间。因汗出之后,邪风袭于皮里,起如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津水,误用水洗,浸yín成片。轻者外敷独胜散、冰硫散,甚者宜服消风散即愈。

    方剂:独胜散组成:芥菜花一味,研细醋调患上。

    【方歌】独胜散治钮扣风,已破未破用俱灵,内只芥菜花一味,止痒消肿有奇功。

    又方:冰硫散组成:硫黄(一两)潮脑川椒生白矾(各二钱)共为细末,先用白萝卜一个,掏空将yào填满,用萝卜皮盖之,纸包三、四层,炭火内煨半时许,待冷将yào取出,同熟猪脂油调稠,搽患上自愈。

    【方歌】冰硫散内首硫黄,潮脑椒矾用最良,萝卜掏空yào填满,油调专搽钮扣疮。

    又方:消风散主治:治钮扣风,骚痒无度,抓破津水,亦有津血者。

    组成: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生)石膏(〔火段〕,各一钱)甘草(生)木通(各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消风止痒散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胡麻生地水煎之。

    [外科卷上\背部]上中下发背

    【方歌】三发火dú发督经,中发属肝对心生,上发属肺天桂下,下发属肾脐后凝。

    【注】上、中、下三发背,俱属督脉经,皆由火dú而成。上发背火dú伤肺,生天柱骨下,一名脾肚发,其形横广如肚。中发背火dú伤肝,生于背心,一名对心发,其形中阔,两头有尖如瓜。下发背火dú伤肾,生于腰中,一名对脐发,其形平漫如龟。其初起皆形如粟米,痛麻痒,周身拘急,寒热往来,因循数日,突然大肿,气实者多痛,气虚者多麻痒。

    初起治法,不论虚实,即宜隔蒜艾灸,灸之不应,则就患顶当ròu灸之,至知痛为效,以大化小,移深居浅。灸后用针当疮顶点破一孔,随用拔法,务使dú气内外疏通,庶不致内攻。如有表证,发热恶寒无汗者,宜荆防败dú散汗之;如有里证,发热、恶热、大便燥者,宜内疏黄连汤下之;表里证兼有者,宜神授卫生汤双解之,以减疮势。脓将成,必行托里。如溃破腐ròu不去,外贴巴膏以化之。其余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盖此三证,无论老少,总以高肿红活、痛者为顺;若漫肿塌陷、焦枯紫黑者为逆。

    方剂:荆防败dú散(见项部脑疽门)内疏黄连汤、神授卫生汤(俱见肿疡门)巴膏(见溃疡门膏yào类方)

    [外科卷上\背部]上搭手

    【方歌】上搭手生肺俞穴,左上名同经有别,右属肺兮左属肝,总由气郁痰热结。

    【注】此证生于足太阳膀胱经肺俞穴,在两肩骨之动处。无论左搭手、右搭手,其名虽同,面偏在左者属肝,偏在上者属肺,故曰:经有别也。总由气郁痰热凝结而成,初宜神授卫生汤双解之,次以逍遥散清之,兼以六郁汤调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逍遥散组成:当归(酒洗)白芍(酒洗)白茯苓白术(土炒)香附(酒炒,各一钱)柴胡(八分)黄芩(五分)陈皮(一钱)薄荷(五分)甘草(生,六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逍遥散能和气血,开郁行滞又消结,归芍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