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6 章(第1/4页)  如此处世,战无不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尊敬的话,就不应该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让别人知道你,但不要让他们了解你;没有人看得出你天才的极限,也就没有人感到失望。让别人猜测你甚至怀疑你的才能,要比显示自己的才能更能获得崇拜。你要不断地培养他人对你的期望,不要一开始就展示你的全部所有。隐瞒你的力量和知识的诀窍是要胸有城府。

    “厚”的一种基本的形式便是受辱而不惊,也就是说,当别人侮辱自己的时候,能够有克制地稳住,而不是马上觉得自己丢了脸、失了面子,因此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抱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理,大打出手,破口大骂,非要把面子争回来不可。在这种情况下,“不惊”首先是

    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事实。至于以后如何,等等再说。

    巴顿是用“厚”不当的反面教材,他爱放大pào,毫无城府,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失去了不少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贩子”。1925年巴顿到夏威夷的斯科菲尔德军营担任师部的一级参谋。l年后,他被升为三级参谋。巴顿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战术问题和部队的训练提出建议并进行检查,但他经常越权行事。1926年  11月中旬,他观看了第  22旅的演习,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他直接向旅指挥官递jiāo了一份措辞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作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校,无权指责一名准将指挥官。这样一来,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巴顿并未吸取教训。1927年3月,在观看了一场营级战术演习后,他又一次大光其火。他指责营指挥官和其他人员训练元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师司令部副官代替师长签了名,但其他军官心理很清楚,这又是巴顿搞的鬼,所以联合起来一致声讨巴顿。众怒难犯,师长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位爱放大pào的参谋从三级参谋的位置上撤下来,降到二级。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会招致厄运。展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心直口快有时往往陷入于不利之地。

    1954年10月,胡风写了一封不像书信的信,有30万字,上jiāo中共中央。里头提了一大堆意见和建议,都是有关文艺问题的。他在信中也对批评他的文艺界领导人提出了反批评。

    中共中央号召大家开展批评和反批评,百家争鸣,平等讨论,这使胡风很高兴。天真的胡风天真地认为,中央说不定正在考虑以至接纳他的意见书呢。

    胡风的文艺观点很独特,自成一家,因此被视为“异端”。这倒也罢了,但他偏偏要去提什么意见,以为自己的意见也是一朵“花”,可以和别的花一齐“放”这真是书生气十足。后来只好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来反思,但也没有反思出什么道理来,还是

    4、靠其他人把他拯救出来。

    人,尽管有理xìng,能够在清醒的时候分清是非好坏,但是,作为有情感的人,却常常容易一叶障目,为一时的冲动和得意而忘乎所以。即使是在理xìng的指导下,也往往会由于一时激动,忘了用“厚”壳隐藏自己,在一些事情上陷于难以自拔的地步,而给自身带来灾难xìng的后果。

    西汉有位杨惮,重仁义轻财物,为官廉治奉法,大公无私。好人很难一路平安,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大概是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出色是为了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皇帝当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厌恶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是你才于再好,品德再好,你如果对他稍有异议,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告发,皇帝就把杨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