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 章(第1/4页)  靖康稗史笺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位著忠良之誉,居家闻孝友之名;实天命之有归,乃人情之所系。择其贤者,非子而谁?是用遣使特进、尚书左仆shè、同知枢密院事、监修国史、上柱国、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二百户韩资政,副使荣禄大夫、行尚书礼部侍郎、提点大理寺护军、谯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曹说,持节备礼,以玺绂册命尔为皇帝,以理斯民,国号大楚,都于金陵。自黄河已外,除西夏新界,疆场仍旧,世辅王室,永作藩臣。贡礼时修,尔勿疲于述职,问音岁致,我无缓于披诚。於戏!天生蒸民,不能自治,故立君以临之。君不能独理,故树官以教之。乃知民非后不治,后非贤不守。其于有位,可不慎乎?予懋乃德,嘉乃丕绩,日慎一日,虽休勿休。往钦哉,其听朕命。天会五年三月七日。(下略)

    靖康纪闻:“初七日辰时,张邦昌即皇帝位……”

    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四:“七日丁酉,金人立张邦昌僭位。”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所载略同。

    ▲初八日,虏焚天汉桥屋。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三月八日,“是日,天汉桥火,焚百余家。金人放汴水,人情少安。至晚,又人语喧沸,众大恐。顷之,都火,三更方息。”

    ▲十二日,虏掠景灵宫陈设神御服物。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三月“十二日,虏遣使径入景灵宫,取陈设神御等服物。”

    ▲十三日,虏掠宗庙什物。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三月十三日,“虏取宗庙等什物去。”

    ▲十四日,虏掠内藏库。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三月“十四日,金人入内藏库。”

    ▲二十七日,虏胁太上皇帝及宗属北去。

    △宋史卷二三钦宗纪:靖康二年三月“丁巳,金人胁上皇北行。”按是月辛卯朔,丁巳为二十七日。

    靖康要录卷一六:“二十七日,邦昌率百官诣南薰门五岳观内,望军前遥辞太上皇帝、靖康皇帝……是日,太上皇帝及宗属随二太子军由滑州路去。”

    按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记张邦昌遥辞二帝在二十八日,而北行在二十九日。考宋俘记云:“四起昏德公(按即徽宗)……天会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夜,自斋宫及青城国相寨移至刘家寺皇子寨,二十九日起程,五月十三日抵燕山,居延寿寺。”则会编所记当得其实。

    ▲二十八日,虏兵下城。

    △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七: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八日,“金人兵下城。”按靖康要录卷一六是日亦云:“金人渐下城。”

    ▲四月初一日,虏胁靖康帝北去。

    △宋史卷二三钦宗纪:靖康二年“夏四月庚申朔……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冠服、礼器、法物、大乐、教坊乐器、祭器、八宝、九鼎、圭璧、浑天仪、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蓄积,为之一空。”

    靖康要录卷一六:靖康二年“四月一日,yīn晦,靖康皇帝及从臣随粘罕军由郑州路去。是日,金人去绝。”

    靖康稗史之三

    开封府状笺证

    目录

    1 白札事目

    2 别幅

    白札事目

    ▲一、伏详令旨,契勘见在皇子、亲王,告称二十八人,来目是十四人,更羼入濮、燕、越三王,又未详名、岁,当府难得点验,就即原目人数,分书详目,尚漏实干人,即便遣发此告者过邓圭,付来亲王妃目,的是二十八位,是王、仪王早先薨逝,燕王、越王的是皇弟,因成二十八数。照对见在皇子,自废帝外,实二十四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