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购物环境和服务更好,另外一个在于可以更好地包装自己,把自己价格高昂的货物形容的更加出色。而更好的服务态度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劳动强度和更高的成本,这会使得很多商家望而却步。在杜立鼎的记忆之中,真正想要靠服务征服用户的商店其实非常少,而因为管理问题,这样的店更是几乎没有可能做大。因此很多人不肯选择这么做。
面对竞争,外国人能够采取的最简单而且省钱的办法,就是增强自己的宣传,把自己的货品说的更好,就是最好的办法了。因为人们有着低价的东西都会品质低的固有印象,因此,这么做成功率也相当高。
实际上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东西的制造,固有的老品牌在面对新品牌的竞争时,都会有这样的方法。欧洲人当年嘲笑美国人物品质量次,美国人嘲笑rb人的质量次,rb人嘲笑中国人的质量次,这本来也就是一个循环,没什么奇怪的。
只是面对这种嘲讽,是自己提升货品质量,还是听之任之,区别就很大了。这种时候如果进行产业升级,还能够和外国人有竞争的能力,可要是全是淘宝网店这种假货横行的活靶子,那真是太方便被人集火了。
因为在价格上无法战胜,在逼格上就必须获胜——这是先行者在面对后来者时候最常用的招数。他们倾其所有,强调自己的品牌优势,把中国货全都说成是山寨的,抄袭的,也就会导致中国品牌很难在口碑上面和他们相提并论,无论怎么做都会被人认为很l一。
这样的做法,杜立鼎不是没有见过。
而想要让淘宝网店升级其实很难,因为淘宝网店最大的优势在于面对全体网民,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针对人群广,这也使得网店不得不考虑亲民的路线,他们不可能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洋气之路,那是在自己驱赶用户。而想要获得更多的地气,自然就得用更贴近用户的做法,也只会被人更加嘲笑l一。
以东亚环境为例,160的模特肯定比180的模特更加受受消费者关注,这是消费者的条件决定的——可这样的模特自然也只会被人嘲笑太l一。
这种矛盾没法化解,就算是马总也没能够解决。但杜立鼎却觉得,早点布局也许可以找到出路。
用直营网店的模式,打造出与淘宝不同的精品网店,然后通过与媒体结合,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
媒体确实可以影响时尚,只是在杜立鼎记忆之中,那些潮牌兴起之后,大部分的好处全都被明星名人捞走了,服装业依然还是在做代工。但是现在,杜立鼎想要把它们截流下来,支援中国的产业升级。
他希望自己能够对这件事情施加一些改变,为中国的服装制造业寻找到一条出路。比起来电器,服装才是真正电商的大宗交易项目,也是中国低端产业最为集中的行业,任由他们这么自生自灭终究不是什么好办法,能够做些什么的话,还是尝试一下的好。
杜立鼎的说法,让李希盈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她也知道这话基本没错,可是听起来还是有些过于诡异了。
他的方法如果真的可行,那改变也未免太大了。看看天桥骄子,那些家伙趾高气昂。可是也许过不了几年,他们就要集体失业了。看看那些时尚主编何等的骄傲不可一世?可是她们那样的人,在未来说不定是没有任何出路的。他们这些人将会在时代的浪潮之下失去话语权,当一件衣服的美观与否不再由他们决定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了未来了。
这样的未来是杜立鼎期待的。但是这样的未来品牌商绝对要拼尽全力制止。他们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失去了现在优渥的环境,贴贴标签,写写文章就可以把一件衣服炒成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出售,这样的日子,可要比绞尽脑汁设计衣服,费尽力气生产衣服,保持身材展示衣服轻松得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