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梅瓶(第1/2页)  未解之谜研究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伙子何许人也?

    此人在盗墓上有神鬼莫测之术。只是听闻小城高碑店挖出了一尊石人像,便立刻猜到这座古墓的来头不小,绝不是简单的达官贵人之墓。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古时候有钱有势的人,死后的陵墓也必然是规模宏大,绝不是一般百姓可比。

    但什么叫规模宏大呢?

    满屋的金银珠宝?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我们现在遇到那些开着大路虎戴着大金链子的人,总会笑称此人为:“土鳖暴发户”。但是这个词并非现代才有。早在古时候,人们就有了“俗”的概念。

    咱们打个比方,假如说你是个生活中品位极高的人,喜欢追求小众和文艺,对lv和拉菲之类的东西根本不屑一顾,就连擦屁股沟的纸都不能是背阴的木头做的,那么你自然不愿意和戴着大金链子的“土鳖暴发户”混为一谈,即便你们身价相当。

    现代社会的有钱人太多了,名车名表之类的东西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了,不过有钱人和有钱人之间也有高低雅俗之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古董拍卖行的生意那么火爆的原因。现在的有钱人,若是家里不挂两幅毕加索莫奈的画,还真没办法跟“土鳖暴发户”拉开距离。

    在古时候,有钱人和有钱人之间也是一样的。别看有些人挂着王侯将相之名,若真论起身家,还不一定有当地的“大米行”“大盐商”之流富有,甚至有些草莽绿林都是身家千万。

    身为王侯将相之人,死后自然不愿和这些“有钱的小市民”相提并论。那么怎么办呢?于是乎他们就怂恿皇帝,颁布了一条区分贵族和平民的下葬制度,那便是我们今日熟悉的“鼎簋(gui)”和“石像”。

    什么叫“鼎和簋”呢?

    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两种青铜器,博物馆里多得是,都是古人吃饭的家伙,有好奇的道友可以没事儿去瞧瞧。在古代的时候,只有皇家的人才能享受“鼎和簋”的下葬制度,平民要是敢把这两件器物往墓里放,甭管你多有钱,一律满门抄斩。

    与“鼎和簋”相同的还有一个下葬制度,那就是“石像”。

    “石像”这东西,都是摆在“神道”两旁的,如果你听的不太明白,那咱们就继续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好比你去庙里烧香祈福,你会发现如来佛祖永远是坐在最中间的位置,而他的左右两边,往往都摆着十八罗汉。神道两旁的石像跟它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显摆“正主”的。总之一句话,“鼎簋”和“石像”就不是给你平民玩的东西,甭管你多有钱,只要你敢碰,一律杀头。

    不过话说回来,“鼎簋”和“石像”也有高低之分。比如皇帝老儿下葬时是“九鼎八簋”,那么剩下的王侯将相,死后按照自个儿生前的级别,或“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依次排序,不可越界。

    石像也是这么回事儿。

    一般来说,皇帝的左右两旁,都是些什么龙凤麒麟之类。王侯将相,大多都是些虎马牛羊。反正墓主人生前喜欢什么动物,或者认为什么动物吉利,那就修这个动物的石像围着他。

    可是

    谁会修“人”的石像呢?

    这可是大忌。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用“人形”石像陪葬的,只有那些生前杀人如麻的皇帝,比如秦始皇。秦皇一统六国,那是杀了多少人才换来的,数都数不清。所以像这样的人死后,因为惧怕六国后裔报复,所以才铤而走险用“兵马俑”震慑。殊不知,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极恶之举,因为那石人像从外表看起来是泥巴捏的,实际上泥巴里面都是活人。干了这种王八羔子事儿,死后就别指望观音菩萨保佑他们家了。

    我们说了这么多,或许你会问,就算小城高碑店挖出了石人像,代表底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