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对象的实际性质也是可观察的。这样,我们只要相对于某种特定的条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观察的合理性问题。”
同理,在某一实验中,电子通过威尔逊云室,显示出一条白色的痕迹;这条显示出来的白色痕迹,显然是可观察的。然而,观察仪上显示的白色痕迹,表达了什么呢?这能否说电子可被观察?一种回答是:“人们只能观察到作用于感官并被直接感知到的某一对象所显示出来的性质,但永远观察不到某一对象自身的真实性质。”哲学上或许存在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中,对象能否被“观察”取决于超越对象级别的“技术”。
在实验中还有一种情况被称为“观察者效应”,说我们几乎没办法不影响我们观察的事物——只不过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在物理学实验中,为了能够让我们看到“电子”,我们必须想办法让“光子”与其相互作用,而这个动作必然使电子的活动路径产生变化。在课堂上,学生(观察者) 的反应会直接影响教师(被观察者)的情绪和行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会痛苦地发现孩子最终和他们看到的并不一样——因为孩子在处于父母监督下的时候往往 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
作为观察者,对其产生的影响或许微不足道,甚至可以忽略。但是这个效应是确实存在的。尤其是在观察我们身边的人或者事物的时候。因为,我们往往只能通过观察了解这个世界,而观察结果及对观察结果的理解,将决定我们的对策及下一步思考。
在量子力学中,“观察者效应”是说:“一个量子力学系统在某个特定状态被观察得越频繁,该系统就越可能保持原来状态。”因为量子的运动是一个概率事件。趋向无穷大的结果将指向更明确的域值。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