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章 明史案(下)(第1/3页)  1654之火与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吉贞哑然一惊,他没有想到鳌拜这么快就已经把手伸到了刑部。依着他的印象,刑部尚书麻勒吉应该是苏克萨哈的人。他闭上眼睛回忆着康熙二年鳌拜有哪些大动作。

    但是思来想去,北京城之中,现在的政局也稳定的狠。帝位更替之际,慈宁宫的那位也不会允许出什么幺蛾子。而且现在索尼还镇得住其余三个人,苏克萨哈和鳌拜即便是有些小矛盾,也不敢闹出来。

    所以这次罗多来到浙江,并不能意味着鳌拜已经掌握着刑部,应该是明史案在其余三位大臣眼中并不是非常的看重,但是庄家给湖州知府的贿赂却又让鳌拜眼红。所以他借着其余三人不重视,而插手其中,希望借此大捞一笔横财。

    既然如此,王吉贞反倒不是很担心甄晔和罗多的谈判,左右不过是钱财多少而已。那个罗多只要稍微聪明一点,应该也不会鱼死网破。

    否则带着一堆首级回京,鳌拜不会给他好果子吃的。而且真要闹得江南人心动荡,血流成河。到时候其他三个大臣肯定不会放过鳌拜的。

    王吉贞坐在书桌左侧的靠椅之上,甄晔并没有察觉到正在深思的王吉贞,反而一边整理书桌,一边问道:“驹儿,你王家和鳌大人的瓜尔佳氏是不是有着什么渊源啊?”

    王吉贞没有想到甄晔竟然看出来了,应该是罗多有所表现。他乐呵呵的问道:“小三舅为什么这么问?”

    “罗多来了杭州府之后,朱知府就喊我过去一同接待。刚开始那个罗多听说我是甄家之人,还对我笑嘻嘻的,只不过一听到了甄家和王家之间的关系。就立刻点汤送客,然后闭门不见。”甄晔将其中的蹊跷之事说给了王吉贞听。

    看来罗多是知道瓜尔佳氏和王氏之间的恩怨,王吉贞忽然有些担心甄家,他皱眉问道:“小三舅,退一步来说,假如这次罗多查的严。对甄家的影响会不会很大?”

    甄晔摇头道:“不会,甄家是商人之家,读书子弟不多。即便是有藏着《明史辑略》,也不过只有几本,很容易销毁掉。”

    “既然如此,为什么小三舅这次还这般的热心去帮那个知府?”王吉贞不解道。在他记忆里,甄晔可是一个不慕权贵,不理俗事之人。甄晔解释道:“其实查起来,出问题的主要还是在书坊这一块。

    虽然有着《明史辑略》这本书的人家,杭州数不胜数,但是因为各家只有一两本。罗多也很难找出蛛丝马迹,除非是家中有人告发,且拿到了证据。但是书坊就不一样了。书坊之中有着印书的模子,更有甚者,还有着一些存货。”

    “我记得甄家应该是不做书坊生意吧?”王吉贞问道。他印象里,甄家做的生意都是利润比较高的商品,诸如毛皮,盐,布,还有胭脂这些。

    “当然不做。但是江南大部分的书坊都是一些文人开的,还有一些书院开的。所以背后牵扯到的仕林关系,极为复杂。书坊查抄事小,只不过一旦把背后的东家都牵扯了进来,到时候就怕让整个杭州城血流成河。”甄晔因为有求于王吉贞,所以也不忌讳,把该说的都说了。

    王吉贞听罢,苦笑的问道:“那个罗多郎中(刑部郎中)对小三舅你闭门不见,是不是他态度也非常的恶劣?”想来罗多应该要为主子报一箭之仇,不可能对甄家有着太好的脸色。

    甄晔惊讶道:“驹儿,你为什么这样说?那个罗多只是闭门不见客,谁都不见。但是对前去拜访的我们,态度倒还是可以。”

    估计是这个罗多还是把甄家和王家的事情告诉了京城之中,现下在等着京城那边的消息,所以没有轻举妄动。鳌拜这个人王吉贞不知道,但是从历史记录上看来,鳌拜不准备篡位都那般飞扬跋扈,想来应该是个城府不深的人。

    既然如此,鳌拜肯定不会让罗多给甄家一点好脸色。于是王吉贞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