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不断的成长进步,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以后面临的分家等不利局面。
麦子收割的季节到了,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带着三个儿子,往返于田间地头的麦趟之中,小女儿则负责放羊和放牛。麦地中的张小强半蹲在田间地头,左手握着一把小麦,右手用镰刀将小麦割掉,并将割掉的麦子打成小捆,但他的速度要比父母和其他兄弟的速度慢许多。看来割麦子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劳动活,还是需要一些劳动的技能和体能,而他则相对缺乏如此劳动的技能和体能。夏季的三伏天气热浪滚滚,张小强混上下全是汗水,他体会到了劳动的不容易,更为农民生活的不容易而叹息。辛苦的劳动又给他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为了不让自己以后过的如此辛苦,不让自己以后也成为像父母一样的农民,只有学习才是出路,而且只有好好地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通过考取大学走出白小村的农村,实现与农民不一样的另外一种生活。
随着弟兄三人的不断成长,家中劳动力便自然而然地不断壮大。麦子割完之后经过几天的田间晾晒,麦捆的重量大大地减轻了,此时就需要将田地中的麦子运回家中,陡峭的山间小路,张小强可以和自己的哥哥顶着一辆架子车,父亲和弟弟可以顶着一辆架子车,架子车上装载着硕大的麦垛,母亲在前面赶着家中的两头黄牛。麦子被运回家中后要经过晾晒,堆垛c摊场c扬场等程序性劳动,这些劳动对于张小强这个年龄的农村孩子而言,基本都能够掌握一些,当然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劳动经历。劳动是最光荣的,劳动是最伟大的,但对于他们这个年级的少年,过早地参与犁地c收麦等繁重的劳动,还是有一些显得沉重了许多,沉重的劳动也是他们的背部变得弯曲,脸部变得比城市中的同学黝黑不少,这也是西海固地区农民孩子所必须经历和承受的生命阶段,谁让他们生活于如此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呢?
姚永艳的弟弟姚永平也已经长高了许多,他于春节过后跟着家中的亲戚外出打工去了。姚永刚夫妻也外出打工,家中的劳动力一下就缺少了三人,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家中里外的许多零碎小活也来不及去干,只能靠姚志全c赵玉花夫妻全天候地运转,整个家中的活能干多少算多少,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家中能够过上好日子,也能够将两个女孩子的读书供起来。难得的暑假时间,姐妹两人从学校回家之后,就得帮家人做饭,收割田地中的麦子,种植大棚中的蔬菜,打理家中的苹果园,这样可以大大缓解父母的劳动压力。
姚永艳也独自学会了蔬菜的种植,她可以在父母的安排下独自在大棚中劳动,也可以独自到苹果园中修剪树枝,疏松苹果园中的土壤,打农药c施化肥c清杂草,干活一点也不比男孩子差多少。每逢乡镇中有集市的时间,姐妹两人还要推着自行车,到西集街道的集市上出售自家生产的蔬菜,以此换取她们上学的生活学习费用。
张小强的最小的妹妹张小芬小学毕业后,成绩不太理想,初中升学考试偏低。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考虑到家中的经济负担,供三个孩子上中学实在太困难了,夫妻两人做出了比较违心的决定,让张小芬辍学回家,帮助家中放羊或干一些零杂活。夫妻两人决定只供两个儿子读书,并期望着两个儿子能够学有所成,将来能够为家中争口气。
平时的放羊c放牛任务便由妹妹张小芬来承担,三儿子张小军便可以不再放牧。为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张金平决定在西集乡的街道上租几间房子,从外面购买一些木料,然后将木料加工成家具,用来换取两个儿子上学的学费。李银兰则仍然在家负责家中的农活。张金平便开始了在街道上加工家具赚钱的生活,三儿子张小军自然地成为了父亲的好帮手,他一边学习木工的制作程序,一边帮助父亲给两个哥哥赚学费。为解决父子两人的一日三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