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第4/5页)  奋斗岁月正青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己没能被军事院校所录取而感到非常的遗憾,家中无人无关系,许多事情可能没有那么容易的去实现,大学的录取通知他只能接受,那就是需要家中提供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了,这给家中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

    张小红被第二志愿北京工业大学所录取,录取的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北京工业大学的学费c住宿费和生活费用共计需要约三千五百多元,这对西海固地区的农民家庭而言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长期准备着张小红上大学的费用,家中还小有一点积蓄。半年前的大黄牛出售的价款基本可以保证张小红第一次上大学所需的全部费用,但他们还是要为接下来几年的上学费用做一些前期的准备。他们卖掉了家中的近两年增加的几只绵羊,历年剩余下来的小麦等粮食,家中能够用于变现的粮食和牲畜,全方位筹备着儿子上学的经费,同时还要考虑预备部分以备张小强上学的费用。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两人担心张小强第二年也会考取大学,那样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家中的经济负担将会十分沉重。九十年代的国家教育政策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免息住学贷款。学生在上大学期间,每年可以从学校免息贷款,以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张小红可以获得免息贷款两千元,只需开学之前家中开具相关的证明,到学校可以办理相关的免息贷款手续。有了免息贷款帮助,就可以暂时缓解家中的经济压力,只需要大学毕业后一至两年将贷款还清即可。

    张小红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也是一所重点大学。整个西集乡当年只考取了两个大学生,另外一位同学考取了云南大学,这在当时的西集乡全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小红考取北京的大学当然也在白小村引起了轰动。张小红给父母争了光,也给自己的初中母校西集中学添了彩。他终于考取了大学,意味着他将不会再成为农民了,他将会成为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以后能够过着比农民稍微轻松的生活,他将会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白小村,到外面去学习生活和工作。

    农村农民家中孩子去当兵,去上大学,全村人都要前来祝贺送行。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高高兴兴地准备着这一庆贺活动,他们把儿子的送行活动当作一件大喜事来操办。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花去几天时间,制作油饼c馒头,从集市上购买一定数量的蔬菜。送行活动的前一天,还杀羊宰鸡,准备其他必要的食品。送行活动的当天,全村人都来到张小红的家中祝贺,赞扬张小红考取一个好的大学,部分村民还鼓励张小强继续努力学习,争取第二年也能够考上大学。张小梅带着自己的女儿和丈夫,回到了娘家,准备给自己的弟弟送行,预祝他在大学学习更上一层楼,将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张小红的几位叔叔和婶婶c舅舅等亲戚也前来送行,当然也是对张小红大学生活的更好祝愿。所有来的客人吃着简单的饭菜,烘托着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家中的节日氛围,共同为张小红上大学而送行。

    张小红带着父母的企盼,带着全村人的情意,他穿着新买的衣服,揣着三千多元的银行卡和路费,还有一挎包的行礼离开了白小村,他终于要离开西海固的贫穷地区了,他要到北京去上大学了。离别之际,父亲c叔父和张小强将他送往了西集乡的车站,他将从这里出发,开始人生下一个阶段新的旅程。

    张金平c李银兰夫妻看到自己离去的儿子,高兴的心情不免也多了一分惆怅,儿子要离开自己的身边,只身到外面去学习生活了,其中也有许多的不舍和担心。鸟儿大了就要离开自己的巢穴,翅膀硬了就会飞向更高的蓝天。孩子长大了也是一样,只要有足够的学识和本领,他们也可以走出家乡,走向更好更宽广的外部世界。张小红感激父母多年来供养自己读书的恩情,他将要远走高飞,离开他生活过的黄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