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南海秘辛(第1/3页)  妖龙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国自古便有堪舆(风水)的学问,堪舆里又有“龙脉”的说法,所谓龙脉,龙指的是地龙,龙脉指的是大地脉络,龙脉灵气聚集之地就是风水宝地。又有神山名为昆仑,在堪舆学中,昆仑乃是“万山之祖c龙脉之源”。

    于是,人族道士占据风水宝地(也即名山大川c洞天福地)并成立道门。道士与名山的联系太深,以至于百姓甚至用山的名字来指代他们的门派,比如茅山c龙虎山c武当山。道门以外皆为散修,散修势单力薄,无法和道门争夺风水宝地,于是把眼光投向海外,须知昆仑除了是万山之祖,更是三江源头,天地灵气也能随着三江入海。何谓三江?乃是长江c黄河与澜沧江。澜沧江暂且不提,长江c黄河乃是华夏人族的母亲河,说是文明发源的关键也不为过,可见水龙气运和地龙灵气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顺着水龙入海,散修们当真在海外找到了不输中土的风水宝地,如方壶c瀛洲c蓬莱,目前风头正劲的人族玩家御清锋,其师门就是蓬莱岛散修门派。

    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水有着避高趋下的特性,水龙亦然,当长江c黄河入海,灵气不会像地龙一样稳固长存,而是分散于海水之中,或滋养海中生灵,或汇聚海岛灵韵,或酝酿天才地宝。滋养海中生灵,故华夏有四大渔场,渔场既满足人族温饱,又为龙宫输送新血;汇聚海岛灵韵,故散修择海岛而居,以灵气打磨自身,求得长生;酝酿天才地宝,海中资源丰富,有矿藏,有药材,等等,琳琅满目,管叫最富有的人间帝王也眼红不已。

    综上所述,海洋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库,只等人来开采。

    在海中得益最多的当然是水妖,他们生于斯,死于斯,一辈子都在海里过活,是最适合开采海洋资源的,但却有好些个弊病:第一,有语言,但是文字流传不多,因为海里不具备书写的客观条件,要传信也只能传口信(民间用文鳐鱼,军方用涟漪针);第二,无法生火,依然是因为海里环境特殊。没有文字,就限制了知识传播,压抑了文明的发展;而不能生火直接影响了冶炼,再影响到劳动工具和劳动模式。再加上海洋本就是水妖的摇篮,如果因开采资源而影响了水妖的生存环境,龙宫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所以水妖的开采只涉及皮毛,占海洋资源总量的百分之三(即便如此,龙宫的奢华程度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其次是散修。散修居住海岛,有安身之处,便用不着看中土道门的脸色,而且还能参与海市,以物易物,各取所需。当然,散修的弊端也因这个“散”字,毫无组织意识,一盘散沙。要是其中一个散修发现了上等的海洋资源,而他又因自身修为浅薄,无法独力开采,他多半是对他人隐瞒,而不会考虑到联合他人一同开采。他们能开采的资源占总量的百分之一。

    最次是普通人族。人族因种族特性,无法在水里呼吸,这就为他们开采利用的力度设置了上限。他们能利用的海洋资源,一是渔获,二是洋流。即使是水妖和散修都看不上的洋流,亦对人族造成巨大影响,因为商船通过洋流进行贸易往来,大大促进多地的财富c技术交流,更使得人族文明更加兴盛。人族开采的海洋资源连总量百分之一都不到。

    妖族有组织,散修有条件,人族有技术,可这三者也仅掌握了他们自己的那一份,而且他们从没想过合作,因此大量海洋资源被闲置。水妖的代表者——龙宫自诩为海洋的主宰,心想:反正散修和人族都开采不了,资源放那儿算了,闲置就闲置嘛,又不会贬值,等以后技术成熟了再说。

    老话说得好,“财不露白”,龙宫忽略了海洋资源的开采工作,别人可就留上心了。须知华夏大陆往南,在南海的尽头,有一片破碎的群岛,这些岛上小国林立,资源不多,野心倒是比天还大,自然就盯上了南海这块肥肉。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