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迷失
温风丽对儿子可谓是煞费苦心。这次带儿子到西方国家旅游,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让他开开眼界,对社会有新的认识,而接受标准英语氛围是次要的。
在她看来,向磊是在农村长大,接受的是传统保守教育。要想让他有出息,首要的是破除他那些落后观念,也就是洗脑换脑,树立符合现代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法国,她不注重于法国的历史古迹,而是见识法国人的浪漫。法国人从葡萄酒中沉淀出的优雅,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对名牌的崇赏,对女人惊艳的妆成。那种自以为是高贵的浪漫是一种情怀,那种幻化浮华的快乐,都是诠释生活的新方式。
在英国,她让儿子注意英国人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孤傲特质。不愿意和别人多说话,从来不谈论自己。感情不外露,更不喜形于色。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喊叫,英国人自我嘲笑的幽默。
在美国,她让儿子学习美国人的实用主义,一切为了利益的思维方式。给他讲美国富商的发迹史,美国人的自由和随便。虽然美式英语不是最标准的,有一点值得学习,那就是不把英语当做一门知识来学,而是以交流为目的。学习他们做事情一板一眼的,遵守规则和守规矩。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勇于尝试。不依赖别人,独立特行。
她没有像大多数父母一样要孩子只看好的不看坏了,甚至带儿子到赌场和一些公开的色 情场所。让他了解美国的民主自由,了解什么是个人主义。理解美国人的无祭祖意识和家乡观念淡薄。
向磊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明白妈妈想让他摆脱二十年成长过程中的阴影,重塑自我。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欧洲和美国之行在向磊的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一时间觉得自己这么多年是白活了,至少没有享受生活。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和变化的过程,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小的时候,只知道享受长辈们的疼爱。上学以后,按着老师的教导走。渐渐地长大了,懂得了红尘之爱,渴求寻找一份天长地久的情感。后来想有事业,有奋斗的目标。
这些目标仅限于自己所看到听到的,许多时候是茫然行走。只有冲破心里的桎梏,才会增加人生的长度和宽度。这是他的体会。
向磊变了,自以为懂得生活真蒂的他回来后把曾经的的承诺早忘到了脑后。
离春节还有几天,他本可以回虎山过春节,然而此时的向磊已经不是那个天天围着爷爷转的孩子,虎山的情已经淡漠了。
灵儿和玉茹都给他来过电话,他却一个也不接。因为怕知道自己已经回国,他要在京城享受自己的生活。
“回虎山看看,那怕只住几天,对家里人也是个安慰。”爸爸向柯说。
“就那么几天回去干什么?才几个月没见。以为人家喜见你儿子,不是自己的骨肉疼爱都是假的。”温风丽说。
“我想利用这段时间温习一下外语,在家住几天就回学校宿舍了。”向磊这样说。
“那可不行,春节后我们还要一起去看爷爷和外公。原来准备让他们一起到京城过的,老人们嫌天气冷,怕旅途疲劳。这是你回家的第一个春节,一定要给长辈拜年的。”温风丽说。
“到古陵不回虎山像话吗?”向柯说。
“有什么不像话的,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回去了。回去拜个年就回来,神不知鬼不觉的。”温风丽说。
“我可不可以不回去?”忆佳问。
“你一个人留在京城干什么?又想和那些狐朋狗友胡闹吗?”向柯瞪了忆佳一眼。
“得!咱去不得了,又吹胡子瞪眼了。”忆佳虽然在家放肆,只要爸爸瞪眼,一般都不再吭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