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惊变之下(第4/6页)  家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她要向老师求救,让他们帮着出主意。

    她来到法学院副院长,著名法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多次参加国家法律制定的名人董仁辅教授家。

    董仁辅教授的父亲曾就职于北洋政府法务部,他16岁即入大学法学院学习。这所由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开办的大学在当时是中国的最高学府。随着国民党政府败退大陆和美国撤出中国,董仁辅随家人来到美国定居,继续完成学业。后来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了律师资格。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董仁辅回到中国。通过父亲认识的原司法部长介绍,先是在人大法工委工作一年多,后进入京城大学任教。1983年组建京城政法大学时,他被并入,成了中法大的教授。

    当年“两案审判”时,曾拒绝出任辩护律师。他认为这种审判无法可依,辩护人没有基本准则作为法律界限。

    他说:“法律是严肃的,我不能做今天得意后天检讨的事。”

    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次前出的机会。如果表现好,很可能会受到重用。

    也正因为此,董仁辅虽然威信很高,连个系主任都不是。直到后来法学院班子要进一名专家学者时,才结合进去挂了个法学院副院长的官衔。在很多人眼里,他至少也应当担任中法大的副院长。

    董仁辅的特立独行还表现在专业上。

    法学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要研究学习包括宪法c法律c法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这位在西方待过多年的法学教授,并没有像一些从西方回归的法学人士那样只顾着贩卖那些远离中国实际的西方法理,而是尽可能地培养适合中国的法律专业人才。他也向学生普及西方法律知识,却把重点放在中国法律体系上。他认为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必然具有实践性。不能脱离国情空谈法律,要结合现实法律体系和法律法规强化学习。这样的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才有价值。

    这位门生弟子满天下的老教授虽然年岁已高,已经退休。不仅仍被聘请到法学院担任部分课程的教授任务,而且经常被邀请参加国家法规的审定工作。

    “边灵同学,快进来。”师母宋蕊诗也是学校的教授,曾经是董教授的学生,丈夫去世后,两个人重新结合了新家庭,现在担任边灵的司法理论课教授。见到边灵特别亲热。

    “教授,我家里遇到麻烦事了,想请两位师长指导。”边灵一坐下就说。

    “啥事儿?牵涉到诉讼吗?”从屋里出来的董仁辅教授身体健朗,声音宏亮。

    “我就长话短说吧!”。甫一坐下,边灵语音清亮的把外公如何捡到家旺并抚养成人,如何找到亲生父母,以及现在的状态和向家准备提起诉讼的想法,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

    “这不但是个法律问题,也涉及到伦理道德。”董教授听完后说了第一句话。

    “我不能袖手旁观,我外公家里人都是农民,听到打官司都会紧张,只能听人家摆布。我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姥爷,家旺是他的精神支柱,官司要真的输了,老人不一定能挺得过去。”边灵说。

    “我刚才听你说,对方聘请的是xx律师行的,那个姓吴的是西法大的?”师母宋蕊诗问。

    “是的,我听家旺说的。”边灵回答。

    “咱也参战!你找个咱这方面的高手,和他们较量。”宋蕊诗虽然五十多岁了,那份豪气仍不减当年。

    “你们这些人哪,总是不忘派系之争。维护法律正义才是主要的。”董教授说。

    “咋回事儿师母?”边灵问宋蕊诗。

    “灵儿你可能不知道,咱中法大与西法大多少年来是冤家对头,只是两家毕业的律师遇到一起,总能碰出火花来。”宋蕊诗笑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