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入不敷出(第1/3页)  明末的眼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九月十八日傍晚,码头营,李家大院。

    吃饱喝足的李继坤一个人躲在正堂的卧房内数钱,不对,应该是数银子。数完之后李大少爷发出一声哀叹,就剩下1090两,另外还有几块碎银子,这钱真他么的不经花,李继坤从房梁上找出一只油笔,在一张硬不垃圾的纸上开始算账。

    收入部分只有一项,那就是两只玻璃杯子,售价共计三千五百三十两银子。如今看来卖的太便宜了,少爷我应该要价一万两,可惜悔之已晚。

    李继坤又看看花销部分,老天,花销部分居然有一大排:

    李继坤,肖三娘姐弟置办衣物被褥:87两

    购买生活用品共计花费:二十两多一点

    购买房产共计花费:270两,缴纳契税8两,喜钱1两

    购买仆婢李英春等六人花费:100两

    给六个仆婢置办衣物被褥花费:5两多一点

    置办席面酒水花费:7两

    购置3000亩田产花费:1500两,契税45两,喜钱1两,印东海的小费5两。

    接收灾民购置木料砖瓦杂物用具:237两

    购买两百石粟米:89两

    总计花费:2375两

    李继坤估计自家丫头手里还有几十两,那几十两银子应该够日常用度。但接下来要花钱的地方还多,自己这1000两银子够不够呢?李继坤又开始列计划,最近急需花银子的地方有七项:

    1)这两天要跟王家三少去县城送礼,需银子100两。

    2)难民们要做冬衣棉鞋,添置被褥,每人平均要买十二斤棉花。咱把眼光放长远些,按300人计算,需用棉3600斤。明末一担棉花是100斤,按后世的算法其实是120斤左右,合记需要30担,每担需一两五钱银子,需银共计45两。

    3)做衣服棉被需要表里,咱用不起皇帝奖励的那种彩叚表里,咱用纯棉的。明末的一匹棉布长度大约十三四米,宽度一米四五的样子,按三百人计。每人一套夹衣一套棉衣,每人一套被褥,咱需要500匹布,合银子150两。

    4)针线用度需银15两。

    5)明年春耕按两千亩地备稻种,每亩要八斤上好籽粒,需备稻谷16000斤。明末每石稻谷120斤左右,再挑一挑谷篦子,估计最少得买两万斤。那咱就买200石,每石五钱(稻谷比大米便宜些),需银100两。

    6)每五十亩地配一头耕牛,目前缺牛三十头左右。如今的牛可不便宜,一个成年女子据说才卖五两,买一头牛却要六两,按三十头计需银180两。

    7)最后要尽快买条渔船,组织人下海打鱼取水熬盐,给大伙补充营养,好船大船咱买不起,最破最小的船,需银15两

    苍天啊,大地呀,这就605两?少爷我还剩485两!目前的三百口人有粮食200多石,估计够吃3个多月,这以后的日子肿么过?

    这笔银子要不要花?李继坤抬眼望向屋顶默默叹气。寒冬将至,就那些灾民的装备如何过冬?难道我真的要眼睁睁看着有人被冻死吗?李继坤咬咬牙,花!不就是银子么,少爷我还不信了,我堂堂一个现代秀才还赚不来一点银钱?

    李继坤下了决心,心情舒畅,念头通达。这小子大冷的天摇着倭扇就晃出了正堂,大喊一声:

    “丫头,英秋,到少爷我这儿来一下。”

    俩丫头连蹦带跳的从后院跑出来,李英春和李英花也跟着跑过来,后面还跟着三个小不点,几个丫头边跑边回应着:

    “来啦来啦,少爷,我们来啦。”

    李继坤看看脸色红晕不少的几个丫头,心里很满足,这都是少爷我喂养的成果,尤其那个娃娃脸李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