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子不语,父儒生(第2/3页)  鱼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诫之的福气。”

    老人伸出一只手点了点少年,笑意不减,“现在学塾里那帮顽劣蒙童哪个不是被你爹收拾地服服帖帖,老夫当年可没少吃苦头,更何况那帮顽童的爹娘只要提起袁先生,哪个不是大拇指竖得高高的?你爹这个袁先生当的,就连束脩也要比老夫多收不少。只可惜你爹的身体”

    说到这里,老人顿了顿,看见少年眼神霎时黯淡下去,悄悄叹了口气,停嘴不说了。

    一老一少顿时相顾缄默。

    这时清风斋门口停了一辆奢华马车,一位身披狐裘的柔媚女子下车入内,瞧见一老一少都在保持沉默,打趣道:“沈先生,你这是在教习闭口禅这门高深学问么?”

    老人抬头看见女子巧笑嫣然,哼了一声,一板一眼道:“夫人说笑啦,闭口禅是佛门参练的大神通,老夫一介腐儒,可学不会这门学问。不知夫人这次来有何贵干?”

    女子脱下雪白狐裘,轻轻拍去粘在上面的一些雪花,温顺道:“沈先生,您称呼我灵窍就好。”老人见她低眉顺眼,语气也随之柔和几分:“好了,李姑娘,你是这清风斋背后档头,想来便随时可以来,老夫无权过问。不过我知道你过来可不是看我这糟老头的,是来看诫之的吧?”

    明月阁,清风斋,原来都是李灵窍在背后当家做主,“清风明月”,名字都是好名字,只是拆开后实际性质可就有点南辕北辙了。

    少年看向李灵窍,眸子又重新添了些光彩,弯腰恭谨道:“李姨好,诫之给你行礼了。”

    李灵窍看着彬彬有礼的少年,眼神有些朦胧,脑海中好像一下子闪过了另外一个身影,也是这般清秀儒雅,温醇如玉。那身影从来都是温文尔雅,让人心生亲近;又恪理守礼,偶尔有些执念,让人有时候觉得遥不可及,她李灵窍何等灵犀女子,一生不知见过多少优秀男子,也不知多少俊朗君子对她一见倾心,却只有这一位,能让她始终萦绕心头,终究是念念不忘。

    世上女子,无论如何玲珑灵犀,心思通透,总归还是有些人是难以盖棺定论的,就连她们也捉摸不透,而这也往往容易导致当局者迷。

    大抵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李灵窍看向少年的目光变得越发柔和,笑道:“诫之好像又长高了些,来,站起来让李姨好好瞧瞧。”

    少年果然站直了身体,如同一杆标枪,笔直伫立。

    李灵窍走过来轻轻摸了摸少年的脑袋,柔声道:“越来越俊秀了,都快和我一般高啦。”少年清秀脸颊微微一红,低着头默不作声。

    坐在一旁的老人瞧了这亲昵举动,好像有点看不下去,但是又不好说些什么,只好站起来冷哼一声,拂袖而去,径自去了书斋里屋。

    李灵窍看着沈先生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其实她知道,当初这位老人肯带袁诫之来此书斋,除了念她心诚苦苦祈求的缘故,也未必不是没有念着玉成其事的一丝美意。否则以老人对风月之地深恶痛绝的脾性,又怎么会对她这所谓的明月阁当家有好脸色看?

    老人进屋前不知道身后的女子心思正百转千折,他读了一辈子书,却不是食古不化的腐儒,因为他当时只是觉得,君子可成人之美。

    至于最后成事与否,在天。

    ——

    明城的城东和城西是截然不同的两番光景,城东建筑结构紧凑,布局错落有致,整体格局比之瑶苏城正中央也不遑多让;城西则零零散散,房屋零落,好在如此一来,倒给人一种地域宽阔的感觉,不似城东略微显得有些逼仄的格局。

    城西邻近郊外的地方有一处学塾馆舍,虽然规模不大,但只要走得近了,就能听见一阵整齐清脆的稚嫩声音在诵读文章。

    学塾内唯一的先生正在教授课程。

    先生蓄着一绺青须,容颜俊朗,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