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善缘(第1/3页)  鱼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袁诫之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心神不宁。

    幼时老头子经常告诉他要以礼待人,以理服人。天地万物,百相众生,逃不过一“理”一“礼”。恪理守礼,原本是天经地义,可是有些人的道理,真的是好没道理。

    袁诫之不是气恼原本一番好意被当做驴肝肺,只是因为轻轻一瞥,便被那跋扈的小侯爷当众破口大骂为“小杂种”,没关系,他能忍。

    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尽管他觉得自己不像老头子那般君子,却也有容人之心,沈先生也常教导他,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忠代表了什么,袁诫之至今未知,可这“恕”字,他是真真正正心有体会,并且也尽力去做了。

    可那言语恶毒的小侯爷,连带着老头子一起给骂了的时候,少年觉得自己真的忍不了恕不了,所以才有了那不假思索拳意充沛的一拳。

    事后那位面色阴沉的老侯爷虽然好言安抚,但袁诫之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因为那位侯爷好像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儿子有什么过错,而是一副宽宏大量反过来要原谅他的姿态,这让少年一时之间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为什么有些人做了错事以后,不但没有悔改之心,反而有其他人帮忙一起掩盖过错?少年想不明白,老头子和沈先生也没教过他。

    一路想,便一路心神不宁。就这样慢慢走到了家门口。

    天色渐黑,袁诫之很快发现有些不对劲,隔壁院子王婆婆家为什么这般安静?平时每当他从清风斋回来时,都能在暮色中看见隔壁有一道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位面目慈祥的盲人老太太,待他和老头子也十分亲近友善,在明城最难熬的时候,那时老头子还没有成为学塾先生,一面要给老头子买药回来煎煮,一面又要想着养家糊口填饱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王婆婆平时织布为生,略有盈余,就经常拿些米面粥薯接济他们,少年郎心中对此一直充满感激。老头子嘴上虽然不说,却经常会在逢年过节,写上几幅对联送给王婆婆作为回礼。王婆婆虽然眼睛看不见,却欢喜得紧,笑得合不拢嘴,老妪一辈子也没读过什么书,却对读书人十分敬重,常说他们父子俩都是天大的好人,一个是教书育人的学塾先生,一个是质朴节俭的好孩子,好人就该长命百岁啊。

    袁诫之一边回想,一边驻足看向王婆婆家的院子。

    院门是开着的,袁诫之眼尖,视力奇佳,借着苍茫暮色,一眼看到一个瘦小孱弱的身躯趴在院子的泥土里一动不动。少年匆忙飞奔过去,轻轻将那瘦弱身躯翻过来一看,果然是王婆婆。

    袁诫之大惊失色,一探鼻息,尚且温热,少年稍微放下心,转念又想自己对于医术一窍不通,如何才能救活王婆婆?略一思量,袁诫之已经做好打算,轻轻背起人事不省的王婆婆,健步如飞,跑向最近的医馆。

    依稀记得刚来明城时,老头子的身体每况愈下,父子俩一起去求医问药,结果周围的医馆一看这对父子穷苦如斯,全都是一副嫌弃至极的模样,冷漠世态,不过如此。最后还是那面容枯槁的奇怪郎中让他们留下,治了病开了方子,少年其实是十分感恩的,时常后悔当时的无礼举动。

    这次的情况不一样。

    袁诫之不知道王婆婆究竟是患了什么病症,如果直接去找那枯槁郎中,唯恐耽搁了时间,所以准备就近寻找医馆,少年仔细盘算了一下钱囊剩余银钱,应该勉强够用,实在不行,就去把老头子所收的束脩之物拿去典当一些,也就够了。少年心善,不是不顾银钱全部花光之后,接下来的日子要如何去过,而是想到王婆婆平时待他和老头子也是极好,将心比心,是知恩图报还是恻隐之心,只要能救人,真的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是附近能找到的所有医馆都紧闭大门,有些像当年那些铁石心肠的郎中们把他和老头子拒之门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