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魔头(第2/3页)  鱼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言官以逆耳忠言上疏奏柬,却被直接拖下去当庭杖杀,此等自掘坟墓自断根基之举,弄得朝堂之上,更是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大军压境,大蓟兵马的铁蹄兵临城下之时,那胸无大志只知享乐的帝王还在宫中醉生梦死,浑然不觉国难当头。南樾被大蓟所灭,而且灭亡得如此之快,其实半点都不冤枉。

    倒是苦了那无数的南樾国百姓。

    刘文乐的爹本是南樾军伍中一名普通小卒,没捞到什么军功,倒是战死在那乱世当中,死时籍籍无名,无人知晓,可悲可叹。剩下的孤儿寡母便成了大蓟的俘虏。

    在北檀也灭亡之后,刘文乐的娘亲刘王氏,便和儿子一起成为无数流民中的一员,被遣送到明城。亏得走马上任的臬台薛晋安宅心仁厚,对待那十五万流民并不苛刻,娘儿俩便好歹在明城中得了虽贫困却相对安生的日子。

    昔年刘王氏生下刘文乐时已经三十过半,所以夫妻俩算是老来得子,喜不自胜。那孩子当初被他爹特意请了测字先生,取名为文乐,其实本意是想要儿子以后成为一位读书人,以文为乐,不求光宗耀祖,平步青云,只是不要像他一样目不识丁就好,只能凭着一膀子力气入了兵伍上阵杀敌,赚取微薄兵饷养家糊口。

    但刘文乐终究还是没有成为他爹期望中的读书人。

    在沈先生的学塾内厮混几年后,十三岁的少年毅然离开明城,拜入当时如日中天的烙云禅宗门下,修炼了七年武道,又在江湖上独自闯荡磨砺了三年。

    一走便是十年期,刘文乐也从少年变为青年。

    今日他终于归来明城,虽然不算重返故土,想必刘王氏依然开心得紧。

    老人在心中长叹一声,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

    袁诫之和沈先生来到自家院子门口时,垂丝海棠树下已经站了一位青衫儒士,见到一老一小,儒生面带笑意,向老先生行了一礼,温声道:“小儿观海顽劣,有劳沈先生多多费心了。”

    老人摆摆手,笑眯眯道:“袁诫之,字观海,老夫倒是更喜欢直呼‘诫之’。诫之这孩子乖巧懂事,老夫还真算不上操心,而且你我早就说好平辈论交,不必如此多礼。”

    袁长煜微微点头,没再说话,这大概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于是三人就站在院子里观赏那株疏妍盛开生机勃勃的垂丝海棠,颇为诗情画意。

    游侠儿刘文乐换上一身崭新衣裳,嘴里也没再叼着稗草,整个人看上去清爽顺眼许多,来到隔壁院子门口,一眼看见当年授课的恩师沈先生,顿时如鼠见猫,有些嚅嚅喏喏,不敢发声,毫无清晨时一人对阵三十多名甲士的豪迈气魄。

    记忆犹新的他以前可是没少吃过这位老先生的戒尺滋味啊

    游侠儿战战兢兢,听闻脚步声转过头来的沈先生,倒是一脸和蔼可亲之色,老人只是轻轻开口道:“回来啦?”

    刘文乐身子绷紧,不由自主躬身行礼,大声道:“学生不肖,在外十年未归,未曾给娘亲和恩师尽孝,学生罪该万死!”

    老人忍俊不禁,笑道:“行了行了,什么千死万死的,你这顽劣孩子,当初就没有把心思放在读书上,一心想要当那身负绝艺的侠客,老夫也从没责怪过你,你也别学读书人那套文绉绉的说辞了吧,好好说话便是。”

    刘文乐抹了把额头汗珠,吁了口气,朗声道:“文乐恭请恩师c袁先生,还有观海小兄弟,一起来家中饮几杯薄酒,聊表谢意。”

    老人点点头,和身后笑意温醇的袁长煜,以及憋着笑的袁诫之,一起走出院子。

    刘文乐如释重负,正要一起跨出院子,冷不丁听见当年恩师撂下一句话,“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这孩子一走十年,老夫倒是没什么,可真是苦了你娘了,一位老人家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