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我家祖宗很有钱(第1/3页)  走不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叫管弦乐。是一个工薪家庭的独生子。

    我父母当初为什么给我取这么个名儿,我一直疑惑不解。因为从幼儿园起,爸妈从没有逼我学管弦乐;他们似乎也不是管弦乐的爱好者。但我并不深究这个名字的来由,免得喊醒了他们,逼我学管弦乐器。

    据我父亲说,我们管家在民国时代是个大户人家,我父亲有一本祖传的《管氏家谱》,他经常摩挲着家谱封面,给我讲那过去的事儿。

    我爷爷管文标的故事讲得比较多,说我爷爷管文标当时如何威风八面,名震四方。我要求父亲把我爷爷的感人事迹讲得具体生动一些。我父亲说,家谱上写的很简单,太具体我也说不清楚。

    我对民国史的兴趣,也许就源于我爷爷管文标。后来我在稗官野史中看到我爷爷管文标的身影,善良的人们以及不那么善良的人们,对他的看法褒贬不一。

    或褒之若云,或贬之如泥。总而言之,我爷爷在那个年代的确是个人物。

    我当下正在写得的这本书就是根据我爷爷管文标为原型展开的。

    那天与邱可儿道别后,我一直处于半亢奋状态。不是对美人的亢奋,是对财富的亢奋。

    回到家,我两眼发光,疲惫顿消,打开电脑里写了三分之二的民国小说,仔细读了几段,感觉把小说改成剧本确实并不困难。

    我从书架上找出父亲传给我的家谱,躺在床上翻看起来。

    我心情按捺不住的激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精雕细琢把这个剧本搞成精品。

    大导演如若选中我的剧本,哪怕60版税归邱可儿也在所不惜。陈凯歌作品编剧的金字招牌,能让我一夜走红,以后财富还不是犹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

    我微微合上眼,遐想着一夜走红后,各种纷至沓来的荣华富贵。

    眼前拉洋片一样,不断涌现出民国年间十里洋场的繁华与喧嚣:大腹便便的巨富商贾c风情万种的交际花c狡猾多变的政客c心狠手辣的道上大佬c奔波憔悴的贩夫走卒一帧帧民国图画,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在我眼前闪烁。扑面而来,目不暇给。

    我倏忽间走进群雄逐鹿,人杰辈出民国年间。

    无数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和事纷至沓来,一时间看尽了滚滚红尘,世态炎凉。时而豪情万丈,时而唏嘘不已。

    这是做梦吗?似是而非。

    梦和现实化为一体,已然无从辨识了。

    我恍恍惚惚c如梦似幻走进了民国年间一家老茶馆。茶馆里人并不多,也许还没有到生意的旺点。

    店家百无聊赖地坐在柜台后发呆,我进去后,他竟熟视无睹,压根儿不正眼瞅我一下,自顾享受他的发呆时光,视我为隐形人。

    我甚是郁闷,只好自己自己找座儿,临窗而坐,张望着窗外风景,且看且等茶馆店家关闭发呆模式,过来待客。

    那个年代的风物与现代生活迥然不同,我的眼睛贪婪地锁定了这个久远的年代。

    远处寺庙传来余音袅袅的钟声。

    雪白的哨鸽在湛蓝如洗的天空翱翔,哨音空灵悠远,空气远比现在要清新许多。

    茶馆位于最热闹繁华的大十字附近,此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店铺鳞次栉比。

    街头奔波的多是人力黄包车,汽车甚是罕见。

    十字街头热闹倒是热闹,只是周遭没有摩天大楼,小洋楼到有几座,都是两三层的样子,远不如当今城市中摩天大楼显得繁华鼎盛。

    邻座三个精壮汉子,也是临窗而坐。三人视线齐刷刷凝聚窗外。

    这三人清一色绸缎黑色短衣,看似在悠闲品茗,神情却都一派肃然。

    我顺着他们视线望过去,只见对面街上一个偌大的门面,门楣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