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17 章(第2/4页)  民国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额定二万万,取田赋为担保品,得将所领债券,随时抵押卖买,某报中载有券额八十万圆,已抵于某国商人,每百圆只抵三十圆,是直接为内债,间接即系外债,辗转抵押,自速危亡。况公债发行,抵及田赋,尤为世界所未有。全国人士,已一律反对,异口同声,请即取消明令,用孚舆情,并盼速复"等语。靳云鹏接电后,即复电与军政府,说是:"八年公债,系维持财政现状,所称押与某国一节,并无此事,幸勿误信。"这电既拍发出去,靳氏更通报老徐,且谈及财政奇窘,未易支持。徐总统亦皱眉道:"这都是军阀家的祸祟,试想近年军饷,日增一日,政府所入有限,怎能分供许多将弁?今日借外债,明日借内债,一大半为了武夫。如果武人有爱国心,固防息争,倒也不必说了。更可恨的,是吃了国家的粮饷,暗谋自己的权力,南争北战,闹得一塌糊涂,如此过去,怎么了?怎么了呢!"靳云鹏答道:"看来非裁兵节饷不成。"徐总统道:"我亦尝这般想,但必须由军阀倡起,方不至政府为难,若单靠政府提议,恐这般军阀家,又来与政府反对了。"靳云鹏应了一个"是"字。徐总统复接入道:"目前曹、张两使,电呈到来,并言君才能大任,我看此事非君莫成,请君电告曹、张,烦他做个发起人,当容易收效哩。"云鹏复应声称是,因即告退自去,电致曹、张,如法办理。果然曹、张代为帮忙,分电各省督军省长,愿裁减军额二成,为节饷计。仅减去二成军额,所获几何?各省督军省长,闻是两大帅发起,当然赞成,便推曹、张为领袖,联名进呈,大纲就是"裁兵节饷"四大字。徐总统喜如所望,因即下令道:

    军兴以来,征调频繁,各省经制军队,不敷分布,因之招募日广,饷需骤增,本年度概算支出之数,超过岁入甚巨,实以兵饷为大宗。此外各军积欠之饷,为数尚多。当此民穷财匮,措注为艰,即息借外资,亦属一时权宜之计,将来还本偿息,莫非取诸民间,纾须臾之急,适以增无穷之累。抑且治军之道,饷源为重,久饥之卒,循抚良难,统驭设有稍疏,则事变或难尽弭。本大总统受任伊始,力导和平,实发于为民请命之诚。现大局虽未底定,而停战久已实行,徒养不急之兵,虚耗有尽之饷,非所以奠民生,固邦本也。至若军饷支出,悉资赋税,比来国家多故,百业不兴,农成商通之数,已逊承平,益以整理失宜,岁入锐减,长此以往,固有饷源,涸可立待,被兵省份,更无论矣。本大总统兴念及兹,夙夜祗惧,计惟有裁减兵额,清厘税收,救弊补偏,暂资调节。兹据四川、广东、湖南、江西四省经略使直隶督军曹锟,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兼署省长张作霖,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倪嗣冲,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陈光远,署浙江督军卢永祥,时浙督杨善德病殁,由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升调。署吉林督军鲍贵卿,吉督孟恩远调京,鲍由黑督调任。黑龙江督军孙烈臣,继鲍后任。山东督军张树元,山西督军阎锡山,河南督军兼署省长赵倜,湖南督军兼署省长张敬尧,福建督军兼署省长李厚基,陕西督军陈树藩,甘肃省长兼署督军张广建,新疆省长兼署督军杨增新,热河都统姜桂题,察哈尔都统田中玉,绥远都统蔡成勋,江苏省长齐耀琳,安徽省长吕调元,湖北省长何佩溶,浙江省长齐耀珊,江西省长戚扬,山东省长屈映光,陕西省长刘镇华,直隶省长曹锐,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等,联名电呈,称:"中央财政奇绌,军费实居巨额,如各省徒责难于中央,于义未安,于事无济。权宜济变,势不外开源节流两端。如就军队裁减二成,以之镇慑地方,尚可敷用,约计岁省二千万圆,一面由中央责成各省,督饬财政厅,于丁漕税契各项,暨一切杂捐,切实整顿,涓滴归公,增入之款,亦当有二千万圆左右,确定用途,暂充军饷。一俟和平就绪,裁兵之议,首先实行"等语。该督军等明于大计,兼顾统筹,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