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零章(第2/3页)  三国之解放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惊讶。朝廷对叛乱向来是最痛恨的。此次,张角引发如此大规模的叛乱,朝廷竟然还接受他投降,这无异于一个奇闻。“子干兄,你立下如此奇功,古今罕有。实在可喜可贺。

    听了皇甫嵩的话,卢植摆手说:“义真兄误会了,这不是我的功劳。功劳大半是赵光赵明阳的,就是随我前来的那个小子。”

    “是他?”朱儁难以置信的说:“这小子什么来头?年纪轻轻竟然能办成的此等大事?”

    卢植说:“公伟兄听说过信都那个天降神物吗?明阳就是随此物来到世间的。他自称来自未来。他所说是不是真的,无从考证。可是,他的确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让临淄显现了不少新气象。”

    皇甫嵩说:“原来是他!康成先生给我的书信里提到过他。也说了一些很新颖的观点,据说都是来自这小子。他是怎么说服朝廷,让朝廷同意张让投降的?”

    卢植说:“细节我也不清楚。但是在促成此事的过程中,张让c赵忠等人出力甚多。”

    朱儁不屑的说:“原来是个阿谀奉承,结交阉人的无节之士。子干兄向来不屑与宵小之辈为伍,怎么在官场混了几年也耐不住寂寞了?”

    卢植并不着恼,微笑着说:“公伟兄还是这么刚正不阿啊!不过要说明阳是阿谀奉承之人,我看未必。至于与这小子为伍,倒有小半的原因是被他逼的。”

    皇甫嵩惊讶的说:“这小子用了什么手段,竟能逼迫子干兄?”

    卢植将赵光对付左丰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二位老友。

    “这小子当真是胆大妄为!”皇甫嵩听完震惊的说。“子干兄,这小子毕竟是代表你前去迎接钦差,竟然做出这种事来,又有许多人亲眼目睹,只怕将来会对你不利啊。”

    卢植说:“此事的确留有隐患。可是,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这件事于我而言大概也没有什么不利的隐患。相反,即便没有这件事,至高无上的皇权想对我不利的时候,甚至无需理由,便会对我不利。这大概才是最大的隐患吧。”

    皇甫嵩和朱儁对望一眼,沉静的说:“子干兄,你这话有点儿大不敬啊!要是被不相干的人听了去,怕会引起轩然大波啊!”

    卢植说:“义真兄,公伟兄,我们都是多年的老友,二位的人品我还能信不过?真正让我愿意和阴阳共伍的,是置皇权于法律之下的制度。二位仁兄试想,如果我们的皇帝陛下也受到法律的约束,怎么会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皇甫嵩说:“子干兄,你的话过了。到此为止吧。”

    卢植笑着说:“义真兄,看来你不复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了。是啊!如今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整个家族的命运,怎么能不谨慎行事呢!这样做没什么错,我曾经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在我想明白了,真正能保护我们的,不是我们谨小慎微的行为,而是有效的法律制度。当法律赋予了我们表达自我的权利,我们何须太多顾虑?”

    皇甫嵩说:“康成兄的书信里也提到过限制皇权,自由民主的观念。你们不愧是师兄弟,接受的观念也相同。可是这种观念直接对抗皇权,子干兄若是有意推行这种制度,只怕在朝廷眼里,是个比张角更危险的乱臣贼子。”

    卢植说:“义真兄曾经驻守边关,让胡虏闻风丧胆。要是有一天,我大汉国力衰微,致使胡虏长驱直入,牧马中原,将我大汉子民当做牛羊驱使,甚至随意宰割。义真兄有何感想?”

    “不可能。”皇甫嵩斩钉截铁的说。“胡虏岂是我大汉将士的对手!”

    卢植说:“义真兄很自信啊!可是,如果大汉吏治愈发败坏,内乱不断,民不聊生,军队失去粮饷供应。义真兄还有这番自信吗?”

    朱儁说:“有我们在,岂能让江山社稷破败至此?子干兄杞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