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在地上。佛豆似黄豆大小,圆滚滚的。这位姑姑告诉如兰这一共有九十九粒豆子,捡齐全了便是功德圆满。看到这位姑姑好像没有为难她的意思,如兰稍稍定心,开始一心一意地捡佛豆。大部分佛豆都在如兰身旁,只需伸个手,欠欠身就可以拿到。不过一盏茶功夫,大半的豆子都被捡了回来。可还有一些顽皮的豆子滚到了佛堂的各个角落。如兰想起开始捡豆前,两位姑姑特别提醒过她,这捡豆的过程必须是跪着捡,若是中途站起身子,就前功尽弃了。如兰只好硬着头皮在佛堂里膝行来去,坚硬的石头磕在膝盖上,疼痛和屈辱一起涌上心头。这样来来去去半个时辰,好歹捡到了九十八粒,但如兰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这第九十九粒豆子怎么也找不着了。天色渐晚,室内的光线越来暗,要找到那一颗豆子简直是难上加难。
皇帝还在承明殿看折子,司寝的公公端着一盘象牙牌进来,请皇帝翻牌子。皇帝放下手中的笔,犹豫颗一会,还是翻了如兰的牌子。司寝的公公从承明殿出来就急忙差人往清兰宫去了。
皇上继续批阅奏折,看着西北团练史的折子上说野外戎狄又开始在玉门关在集结兵力,蠢蠢yù动。又有江南地区的多位知府赏奏说今年天气格外奇怪,八月突然普降暴雨。这种情况百年一遇,所以官府也不知如何应对,民众更是不知所措,大片水稻受灾严重,灾民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灾星出世的流言在民间流传。再往下翻,就是礼部尚书的折子,折子中列出了今天中秋庆典的种种事项,皇帝在他的折子上批下战事吃紧,南方水患,庆典从简。
批完这道折子,皇帝了口茶,看见仅剩的两道折子,想到如兰,扬起嘴角笑了笑,打开其中一道折子。看到折子上的内容,皇帝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这是恩顿将军的致仕折子,将军在折子里说自己年事已高,恐不堪重任,希望皇帝能允许他告老还乡。
恩顿将军也就是如兰的祖父,多年来守土开疆立下赫赫战功,位高权重。皇帝登基以来任用新贵,所以他虽在位,也无实权。皇帝看到这折子,倒有些左右为难。他确实忌惮世家位高权重,所以任用新贵来制衡世家,但不可否认,这些世家也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若此时冒然应允恩顿将军致仕,一来恐怕会引起世家不满,朝野动dàng,二来自己也会因狡兔死走狗烹被后人诟病。想来想去也没有头绪,皇帝决定先去清兰宫看看。
作者有话要说:
太后是个比较矛盾的人物,后文会有转变的。
第6章 同心结(上)
已经到了掌灯的时候,夏花打发有了几位来向如兰问安的答应,独自在宫门口等候如兰。远远地听见:“皇上驾到”,夏花觉得一定是如兰在从慈宁宫出来之后碰到了皇上才耽误这么久,心便落到了肚子里。她急忙叫小宫女把晚膳热好摆上桌,自己则走出宫门迎驾。谁知等御驾渐近,夏花才发现,只有皇帝来了,并不见兰嫔的踪影,不由得又担心起来。皇帝到了宫门前,发现在宫门口迎接他的居然不是如兰,这个人,好像…好像是那天跟着如兰去风波亭的宫女,叫夏……雨?
夏花见到皇帝走近了,慌忙向皇上行礼,有急着想问如兰去哪了,就语无lún次地说了一通,把皇上也弄糊涂了。这时林业站出来,问了一句:“夏花,兰嫔娘娘呢?”
一听这话,夏花倒豆子似地说起来:“我家娘娘早上去给太后请安,直到现在也没回来,也没有人来知会一声。娘娘早上急着要给太后请安,只匆匆吃了几口粥就出门了,午膳也没回来用…”林业见她说个没完,就打断了她。皇帝微微皱眉,转头说:“去慈宁宫。”
皇上到慈宁宫是天已经全黑,太后正在用晚膳,见皇上大步流星地进殿,太后早料到似的,笑着说:“哎哟,这大晚上的是哪阵风把皇帝吹来了?皇帝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