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营帐内的对话(第1/3页)  殊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沉着淡淡馨香的别致雅间,茶水入杯盏的涓涓细流声清脆悦耳,碧瓷小瓯中沉浮的青叶饶有兴致的卷舒,杨清臣本就一副文质彬彬的面容,如今穿上士人装束,没人会认为他是个久经沙场的将军。

    对于杨清臣的突然出现,陈情多少会有些疑惑,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将军,将自己带到这间饶有韵致的茶楼,到底所谓何事?

    临街窗口里仍时不时传来几声喧哗,衬着偶有响起的倒茶声,让雅间的气氛略显沉闷与尴尬。

    “陈少侠觉得渝州城如何?”

    杨清臣为陈情续了杯盏,开口说道。

    陈情的目光往窗外一落,落在幢幢飞檐翘首的楼阁之上,心之一畅,说道:“灯暖夜阑,虽是一片旧象,但若哪一日天下承平,必是日新月异。”

    杨清臣一抬眉,颇为感慨的说道:“是啊,但不知天下还需几时方可承平啊!”

    “民心所向之时,便是天下承平之日。”

    杨清臣端起茶盏的手一顿,又递上嘴边,细细呷了一口,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他觉得,若是对面坐着其他人,肯定会说,有明将军与杨将军这样不世出的名将,天下承平指日可待。此少年年纪轻轻,便能一语中的,深谙大道之根本,确实是位经天纬地之才。也怪不得明将军会如此做啊!

    “陈少侠见地极深,可知今日民心所向何处?”

    看着杨清臣淡然的的表情,陈情心中暗自揣度,难道他深夜至此,就是为了与自己讨论民心所向?

    “小子初出茅庐,对天下事所知甚少,方才所言也不过是些个人的拙见,焉能知当今大势之所趋。”

    杨清臣轻轻转动着茶盏,说道:“陈少侠过谦了,今民心之所向”

    茶盏一停,饶有深意的一笑,用食指敲了敲桌子。

    “在这儿!”

    陈情端起茶盏,递到嘴边,又忽的放下,神色也随之一肃。

    他是明玉珍的说客,陈情心中想着。

    阆水北岸的那片焦土,仿佛是神话一般的存在,而这样的存在又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说白了,一切的正义之师,都需要有一个百姓所信仰的噱头,这也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

    而这个噱头,需要是一个神秘而又崇高的存在。

    从天而降的少年,天罚者,这样的称谓,陈情多少听到了一些,包括在他出营的时候,那些士兵看他的神色,就像看一位天神,人们总是会把不可思议的事情赋予神秘的色彩,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百姓宁愿去相信虚无缥缈的神,也不会相信真实存在的人。

    也正因为有些人发现了这种所谓的人心之所向,便大肆的利用起来。譬如说,秦始皇的和氏璧上刻着受命于天,再譬如说,赤帝之子斩白蛇,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便算是到了今世,前些年有位叫做彭莹玉的起义军首领,号称弥勒佛转世,红巾军的韩山童,也是借着黄河中挖出的独眼石人,才应昭起义。

    而今日,自己作为一位被渝州城百姓传的神乎其神的少年,正好加以利用,所谓民心也不过是一些人手中的工具罢了。

    陈情右手拇指摩挲着杯盏的边缘,沉默良久,才认真的说道:“一切不过是场意外而已。”

    “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现在的事实便是,你”杨清臣指着陈情的手忽地放下,摇了摇头,说道:“事已至此,陈少侠有何打算?”

    他问自己作何打算,难道他不是明玉珍的说客?

    “我”

    “从北门走,不要问为什么。”杨清臣将陈情的包袱递给他,一脸严肃的说道。

    他为什么让自己走,难道是出什么事情了么?陈情再抬头看时,杨清臣已然走出了雅间。

    对于渝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