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外语是一件再时髦不过的事了。只要懂一门外语,就可以当导游,当翻译。就可以在外宾的手里把自己身上所有的人民币兑换成美金或外汇券,(那时候一美金可兑换三元七角一分人民币)就可以在华侨或友谊商店买到人民币买不到的商品,就可以几乎天天旅游,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当然还有许多说不出的好处;所以我们才说在那个年代学外语是一件时髦的事。时髦之所以为时髦,就在于它的不甚流行c入时与风尚。一件东西果真变的时髦或流行了,那就不足为奇;换句话说,也就不再时髦了。赶时髦虽然是一种社会现象,但我们要清楚构成时髦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需要。那时候我们的国家外语人才严重不足,国家为了弥补而需要,个人为了学有所用而需要;为此赶这样的时髦就赶出了它的意义和价值。
白翀终于盼来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紧忙打开一看;上面清清楚楚c明明白白c白纸黑字地写着外语系,英语专业,简直不可思议。咱们可以假设一下,假如我们是小男孩,手里用铁丝踒的纸弹枪,突然喷出了火,打出了子弹;或者是高中生,忽见书皮上的女明星漂亮的笑脸在对自己做眼,低声说:“哥哥,我想你!”也许咱们能揣猜,想象他那时心里的千分之一,可惜我们都不是。白翀把入学通知书揣在怀里,来到了学校招生办公室;他渴望换个专业,老师笑他太天真,太可爱。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白翀这样想。尽管心里有一百个不情愿,但毕竟圆了本科的梦。
开学的那天,白翀见到了全班同学,十一名女生,五名男生,共十六人。各个漂亮c英俊,如花似锦。除了白翀之外,都能用英语做自我介绍,而且还能用英语简单对话。最后轮到白翀做自我介绍,他羞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不会说英语。”系主任惊异地望着他,似乎在说:“这怎么可能呢?你还比他(她)们大一c二岁,应该比他(她)们说的更好才对呀!”这时幸亏来了李老师,提了二大摞课本书,无意中替白翀解了围。
年青人进大学,除了学本领之外,同时就准备谈恋爱,找对象。在同一所大学里,同读书,共饮食,相住不过几十米;男女之间的隔离减缩了,而且彼此失掉家庭背景的衬托。交往时只认得本人,全不知父母c兄弟和姊妹。在学校里,这种平等毫无家庭意识的社交往来常常产生门当户对里所谓的错配。何况婚姻的相传靠媒人的牵线往往产生它的盲目性,要等到婚姻后也许才会开眼。不过恋爱对失去家庭背景的学生来说并不盲目;他们需要别人的爱,寻人爱,把自己的爱献给人,求人布施些残余的爱;所以在男女同学中,不但增加了因自由恋爱而成婚的夫妇,而且还增添了无数被恋爱淘汰下来的过时单身者。
白翀在进大学之前,他的大姐就三令五申,多次严厉地强调:“在大学里不准谈恋爱。”不但怕谈恋爱会影响他的学习,而且还担心他觅女友别太过盲目c离谱。一方面,白翀在恋爱上已遭受过一次打击,不想让他再有第二次。另一方面,他的英语基础太差,需要全神贯注,穷追不舍才不至于被同学落的更远,也才有可能赶上他(她)们。所以他是认真听取了大姐的忠告,并决定在大学里绝不谈对象。可谁又能对抗或阻止的了天意呢?是的,谁也不会想到,又凭空冒出了一个扬敏。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