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1/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流行,元代盛行,明清沿袭成俗。       指腹婚和童养婚也是很常见的。       指腹婚俗称 “胎婚”,是封建包办婚姻形式。指两家女主人同时怀孕,   指腹相约,若产后一男一女,便结为夫妻。这种婚俗起于六朝,宋代成风,   元代更加盛行。       童养婚是我国封建家长制产生的一种畸形婚姻。是抱养或买进别家yòu nǚ   作养女,适龄期与本家子成婚,养女转为儿媳。另有 “等郎婚”,郎家哲无   子嗣,先抱养或买进养女,待生子再转为子媳。男童女童由双方父母约定待   chéng rén后婚者为 “娃娃亲”。       另外,还有掠夺婚、转婚、换婚、入赘婚、冥婚、赠婚、赐婚等婚姻形   式。总体上,汉族婚姻形式往往是包办婚与买卖婚jiāo织在一起。       二、婚姻的条件或前提                                               ①       古人早就发现,“男女同xìng,其生不蕃”,于是同姓禁止通婚,自西周   到唐明清等朝,都有禁止近亲结婚的明确规定。       婚姻非当事人的意愿,而是听从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会典》   卷二十记载:1369年明文规定:“凡嫁娶,皆由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   父母俱无者,从余亲主婚”。       至于婚龄,古今中外均无婚姻最高龄的限制。 《尚书大传》曾规定:    “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但历代封建王朝为增丁税和劳役及弥补   战斗的消耗,常常提倡早婚。另外, 《家语》中说“男子16精通,fù子 14   而化,则可以生民。……男子20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15许嫁,有适   人之道”。说明男30而娶,女20而嫁,不过是标准而已。实际上中国封建   社会法定结婚年龄大都在13至20岁之间,如唐开元令,男 15,女13,听婚   嫁;宋嘉要令,男16,女14,为嫁娶之期;明洪武元年令和清通典均规定,   男 16,女 14,可以嫁娶。由此可见,古时婚龄,男子在 20左右,女子 15   左右。       三、择偶       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特点,决定了择偶只能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由父母   进行“门当户对”的选择,并且是政治联姻。统治者借联姻扩大自己的势力,   稳定自己的权力;借联姻在政治遇难时得到庇护。显然,古代联姻注重家族   价值,意在 “和二姓之好”,上事宗庙,下继后世,并建立姻亲联盟。当事   人的情爱反而成了婚姻的附属物。       择偶还要受社会风俗、lún理道德的影响。 “贞cāo”被认为至关重要,甚   至与fù女的生命等量。       择偶理应由双方当事人自主地选择,但封建社会剥夺了当事人的这种自   主权,当事人与择偶权二者脱节,发生了背反现象,当事人无择偶权,有择   偶权的不是当事人,而是父母。       民间俗称的 “媒人”在传统婚姻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周代已有“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说。 《诗经》中写道:“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匪媒 ①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Page 7-----------------------

    不得”。以婚姻介绍为职业的“媒官”也随之出现,并在周代末发展为私谋。    《唐律疏义》明文写道 “为婚之法必有行谋”。把媒妁列为男女成亲的法定   条件。但媒人始终只起中介作用, “父母之命”才起决定作用。在封建社会   中,男女社会jiāo往和接触甚少,特别女子受“男女有别,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