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6 章(第1/4页)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②   愈百张”, “至道光年间,遂有开五六百张机者”。雇工人数较以前增多,                                                    ③    “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散归”。在工资支付上出现了“计   日受值”和“按件而计”的形式。除丝织业外,棉纺织业、井盐业、陶瓷业 ①  《资本论》第1 卷,第830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第470 页。 ①  《明实录》《神宗万历实录》卷三六一。 ②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第71 页。 ③  《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卷一,三联书店1957 年版,第101 页。

    ----------------------- Page 17-----------------------

    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同明清   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例如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广东                                                       ④   陈启源缫丝厂,就是以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的 。近代民族工商业兴   起与洋务运动也有一定联系。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上的侵   略,直接冲击了封建的自然经济,造成近代国弱民贫的境况。清朝统治集团   中的奕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了维护其统治,学习西   洋,以图国富民强,兴起洋务运动。洋务派官僚兴办军事工业,而后转向民   用工业,他们只想借用资本主义生产方法,而不改变封建的生产关系。但事   物的发展是不以洋务派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采用资   本主义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技术,势必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逐步发展起来。近代民族工商业,一部分就是由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   转化而来。       民族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历程。大体有四个阶   段: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是产生阶段。这一时期兴起的民族资本   的工厂不过有160家,基本上是小厂,矿场不过20处,大都是工场手工业。   jiāo通运输业等于零。总投资不过550万两,还不到750万元,只有洋务派企             ①   业的 1/15。民族工商业在产生阶段,可谓步履维艰,主要是缺乏资本。首   先,西方列强通过商品输出,进行掠夺xìng贸易,造成民族工业资金不足,市   场不畅。民族工业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受到严重制约;其次,   同民族工业并存的还有洋务派的官办xìng质的企业,资本的积累大部分归其所   有。民族工商业还要受到官僚资本的排挤。       1894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bào发,是民族工商业逐步发展阶段。甲午海战   的失败,举国震惊。 《马关条约》的签订,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而   刺激了国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设厂自救”,响彻全国。另   外,甲午海战失败,导致洋务运动破产,洋务派企业由于财政困难和经营上   官僚化等因素,不得不改为招商承办。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引起国人抵制洋   货。基于以上诸因素,民族工商业取得初步发展。在这期间,共设厂矿 532   家,投资达11646万元,主要有纺织业、矿业,特别是后期,采矿、发电和   食品工业的投资,超过了纺织业。       1914~1920年间,是民族工商业进一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