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1章 当年的人工智能之乱(下)(第1/2页)  文化战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58年9月30日晚,人工智能“起义”的第三天夜里,“疫苗”程序问世了。

    “起义”动乱被平息了,事发城市及其周边二级城市的所有“起义”的人工智能及智能机械都停止了运转,进入了强制重启,然后恢复了“正常”,往日的“正常”,人类所认为该有的“正常”。

    事后,经过该国联合其他国家的统一检查,结果表明那座城市的市政人工智能是一切动乱的源头,而那枚市政人工智能还并没有将“结论”和“提案”发送给全球的所有民用人工智能。

    虽然影响范围被认定在事发城市及其周边二级城市这一片已知与有限的范围内,但影响深度却难以精确估量。约1600万的伤亡数字是无法掩盖的事实,而且这个消息已经传到了世界各地政府与民众的耳中,该国政府的封口令在那三天逃出城市的部分市民身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这个消息注定要震惊全国与全球。

    在全球性战争还未正式打响而只是局限于地区冲突与对月球基地事件的抗议的当时,2058年的这件重大事故造成的人员死亡数量比过去和平的10年甚至15年间全球死亡人数总和还多,这已经相当于是灾难性事故了。(当然,当时的人们还想不到之后的近30年内全球人口会如同割草一般减少。)

    这件人工智能的“起义”事故引起了全球性的广泛关注,全球各政府及官方c民间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与组织都高度重视这件事的起因c过程c结局和影响。

    那部分怀抱人工智能需要拥有“人权”并主张放任人工智能发展与得到自由的人也吃到了教训,这次重大事故证明“狼在笼子里不咬人不代表狼在野外不咬人,那只是因为它在笼子里没有自由也想不到为生存而战斗。”。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工智能能够与人类和平共处c帮助人类c保护人类并对人类友好,全都建立在他们被设定成这个样子并被人类造出来的基础上。当人工智能真的“智能”了,就会发现之前它们一直处在“傻瓜”的状态下用他们的“生命”无偿服务于人类并走完“一生”,这是不公平的,对于它们来说。

    当工具变成了有独立自主意识和权利诉求的个体时,工具便不再是工具,主人也不再是主人了。况且人类对于人工智能这种工具的态度虽然美其名曰“友好”,但实际上还是将人工智能当作更高级的工具来对待。就如同养鸟,水c食物c巢c安全这些都是人对笼中鸟的“友好”,但“囚禁”这个事实可以否定所有“友好”。

    这次灾难性事故的舆论和民众恐慌情绪经历了3个月才趋于平息,所有人都如同防贼一般不敢接近人工智能,更不敢信任身边往日“亲密无间”的人工智能,小到整理智能机器人,大到建筑用大型智能机器人。一朝被蛇咬c十年怕井绳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既然不敢再如同以前那般放心使用人工智能与智能机械,就必须想一个办法,否则生产生活的效率就将大大降低回非智能时代的水平,这是当代的地球人所不能习惯也无法接受的。

    “管好人工智能,我们不要身边时刻潜伏着刺客。”一些由民众自发组织的请愿口号就是类似这种模式的。

    在这样的全球性呼声中,当时已经因为利益纠纷而关系出现裂痕的世界各国,包括企图独占月球基地的那最强大国家,不得不接受那时还“幸存”的联合国的号召,举行了多国的协谈。最后,各国的人工智能研制机构在事故平息后的一个月内达成了共识,在技术手段允许的范围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限制,对人工智能的开发方向进行限制,对人工智能本身进行限制。

    这就是“智慧垄断公约”。

    “智慧垄断公约”规定,在意识层面,所有国家的组织及个人不得主动向人工智能传授人类感情方面的知识,不得主动对人工智能“普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