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讲习(第1/3页)  盛唐红妆扶龙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学府,除了研修经史子集,还能演算律算,大唐的附属国或者与大唐的邻国,每年皆会派遣遣唐使来学习中原文化。

    杰玛丹珠今年二十三岁,是吐蕃贵族派到大唐学习中原文化的遣唐使,虽然吐蕃目前与大唐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但是两国现在保持着礼仪上的邦交。

    而杰玛丹珠的父亲是吐蕃内相阿然戎葛的女儿。

    吐蕃国内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大相赤素香聂在吐蕃和大唐的关系中一直是比较强势,是主战一派,主张夺取西域,与唐庭分庭抗礼,内相阿然戎葛主张与大唐和平相处,学习中原文化,共建丝路,发展商贸,此两人不仅政治主张不同,在朝中也是政敌。

    阿然戎葛非常欣赏中原的礼仪和文化,他觉得有必要向大唐派出遣唐使,加强两个民族之间的交流,而这批遣唐使中,从小受父亲的教育熏陶的杰玛丹珠一直仰慕中原文化,这一次终于可以以遣唐使的身份学习中原文化。

    因为杰玛丹珠从小就接触中原文化,写得一手好书法,在遣唐使中也是一名佼佼者。

    大唐以礼法治国,因此大唐不仅向各国遣唐使大唐的文化,还向各国遣唐使讲习大唐的礼数和律法,以及大唐的治国理念。

    刘羡之作为年轻一代官员中表现优异的地方官,晋升京官,对地方律法非常熟悉,此次被吏部选中作为国子监律法的讲习官向各国遣唐使讲习。

    相比处理冗杂的政务,向各国遣唐使讲习大唐律法算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刘羡之还是认真准备了讲义。

    上午的阳光灿烂而又温暖,国子监讲习馆的灰色瓦片在远方闪着光。

    青石板上一尘不染,刘羡之在国子监官员的引领下朝着讲习官走去。

    不远处传来一阵古朴淡雅的琴声,能在国子监继续生造的定是琴艺高超的人,琴声淡远更显得院中清幽。

    国子监官员介绍了一下,刘羡之整理一下衣冠,步入讲习馆。

    杰玛丹珠一眼就看见了刘羡之,刘羡之是和阳光一同进入讲习馆的。

    “各位使者好,在下中书舍人,刘羡之。”

    杰玛丹珠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如此从容的男子,他看着刘羡之仿佛是在观察,又仿佛是在欣赏。

    刘羡之讲习结束之后,杰玛丹珠第一个走出了讲习馆,追上了刘羡之的脚步,“先生。”

    刘羡之听见了杰玛丹珠的声音,停住了脚步。

    刘羡之转身,两人相视,刘羡之行了一礼,杰玛丹珠也行了一礼。

    杰玛丹珠首先开口道:“先生,我叫杰玛丹珠,是吐蕃人,听了先生的讲习之后,非常想结识先生。”

    “在下并非任职国子监,既然你如此好学,可以随时请教国子监的老师。”

    “小女子遍识国子监的老师,今日见到先生,才知道我要师从于先生。”

    刘羡之有些好奇,“在下只讲吏治律法,纲纪格令,国子监皆汇集大唐才学之士,姑娘若想学问,理应师从国子监的先生。”

    杰玛丹珠道:“国子监的老师学识自然渊博,知无不详,而先生,内心通彻,以简御繁,能够学以致用,我读过先生的诗,所以,我在之前就认识先生。还请先生手下在下作为学生。”

    刘羡之凝视这杰玛丹珠,露出一丝微笑,“姑娘的问题和你的人一样让我印象深刻,中原文化博大精深,若姑娘有此好学之心,只要是我所知,不吝相告。”刘羡之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杰玛丹珠看着刘羡之离去的方向,心里微微有些悸动,“你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

    第二日崔梦庭从南方买的仙客来运了过来,刘羡之来到花园之中和花匠学了学栽种的技巧,首先松了松土,自己也栽种起了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