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望气(第1/3页)  九华之龙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一早,一个带着眼睛c文质彬彬的年轻人进入了耿浩的阁楼,带来了地契,然后就开始审稿,并最终带走了六万三千字的稿子,留下了七千五百六十元。

    这个年轻人给耿浩留下的印象很深,因为他比耿浩更像是一个文化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是一位大学生,而且还是在英伦帝国留学归来的大学生。

    要知道狮城虽然普及的小学,八成以上的人都摆脱了文盲,但是真正上过大学的人却非常少,一百个年轻人中不一定有着一个念过大学,留学生就更少,尤其是留学后依旧选择回来狮城的大学生,那数量就更少了。

    狮城现在的情况,哪里还有留学生会回来。

    但是这一位就是留学回来的,而且刚刚回来几天。

    他叫杨爱学,出身双慈围村,是双慈围村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第一个留学生。

    送走了杨爱学,耿浩拿着地契就来到了地契上圈定的地方,然后就发现这地契上面的土地比他预想中的大了一倍有余,旁边有一户搭了一个棚子竟然是在他的土地上。

    这让他出现了错误的估计。

    现在有了地契,他就可以通知这家把棚子拆了。

    不过这样的事情不应该他来做,让李建龙做更简单一些。

    李建龙中午没有回来,直到晚上才回来。

    虽然他认为耿浩疯了才会想要购买土地,但是对于耿浩的要求,却没有打丝毫折扣,今天一整天都在搜集《海峡报》周围土地的信息,正如他预料中的那般,那里有着许多土地等待着出售,而且价格极低。

    于是耿浩决定,明天亲自过去看看。

    饭后耿浩让李建龙看了一下地契,李建龙也有些意外,地契上面的土地同样超过了他的预想,不过就算如此,他依然认为耿浩损失巨大,至于那个棚子的事情,李建龙已经揽下了。

    因为耿浩答应他,在他房子建好之后,给他和小萱各留一间。

    第二天一大早,耿浩便和李建龙出发,向着塘口村而去,不多时就看到了被大火烧毁的《海峡报》的小楼遗址,不过大火的痕迹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热闹的工地,马国华并没有说瞎话,这还真是说建就建。

    《海峡报》的小楼面积虽然不小,但是翻建成为十八层的大楼,显然还是太小了,所以马国华还收购了《海峡报》附近的土地,而且是早早就已经进行了收购。

    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耿浩不由的怀疑,当初传说马国华看上《海峡报》要进军报业是不是障眼法,他真正的目的是要收购这块土地,不过随后耿浩就压下了这个念头。

    这没有道理!

    《海峡报》所在的位置虽然不错,但也仅限于塘口村这一块,不说整个北河区,就是慈云山这一带比《海峡报》这里更适合建造大楼的地方都有很多,就现在这个情况,这些地方的土地想要购买都不难,价格也不高。马国华完全没有必要在这里建大楼。

    这其中到底有着什么玄机,耿浩猜不透。

    但是不管这里面有什么玄机,马国华在当前明英谈判一个坏消息接着一个坏消息的情况下,还开工建造十八层大厦,都说明了他对明英谈判前景的乐观。

    既然一个黑帮分子都这样看好明英谈判,耿浩就更不应该怀疑自己的决定了,现在购买土地,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只是有一件事情耿浩还想不清楚,马国华哪里来的钱建造这座十八层的大厦。

    马国华虽然是长乐话事人之一,但是他这几年搂的钱应该不会太多,他每个月都要花费十数万乃至数十万购买老山参练功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很多人都知道。李建龙就很清楚,所以耿浩也就知道了。

    据李建龙说,马国华每个月花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