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八百一十一 热闹起来的大世 (五)(第1/2页)  白马掠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公瑾!”

    周瑜正自想到沉思处,忽然身后有人高呼他的字。他转身望去,但见一人大步而来。

    这人体貌魁伟,目测身高也有一米八左右,他面貌方正,鼻梁挺直,嘴唇略厚,看去便是正直忠厚之人。

    “子敬!”周瑜待得来人走近,微微笑了下,也回称了来人的字。

    古人有“名”与“字”之分,名、字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分际。

    今人大多有名无字,说名字时通常是指这人的名或姓名。

    但古人的名和字是不可混淆的,名是名,字是字。

    说:“幼名,冠字。”

    名是幼时取的,字则是待成年行冠礼后才取的。

    名通常是由父母、长辈取的,而字则既可以父母、师长来取,也可以自己来取。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与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来人名叫鲁肃,这是周瑜死后,接任了周瑜之位的东吴第二任大都督,也是东吴四英将之一,是东吴集团的重要人物,得力干将。

    虽然在的描写中,鲁肃却是个忠厚老实到有些呆直的人,基本上就是诸葛亮的陪衬,是孙权与刘备两边的传声筒,最重要也就是个两大集团合作的居中联络人。

    但其实真正的鲁肃,绝非演义中所描述那般。

    他是个有大智大勇的人,而且胸怀大志,目光远大,有着宏观的战略眼光。只是他的智慧是属于大智若愚型的,是个经常隐忍,不惯于急功表现的人。没有确实可行的办法以及八九分以上的把握,他都不会轻易说出来。

    真正的鲁肃,身上也一点儿没有搞笑的成份在内。

    他是个方严的人,不喜玩乐,不务俗好,而且还是个颇有威严的人,尤其在治军整顿方面。他也不是演义与电视剧里所演译的那样,只是个文士与谋士型的人物。

    他也是文武皆能的,而且在周瑜死后,他接任的周瑜大都督职位也是武将。

    鲁肃是临淮东城人,属今安徽定远一带。

    他出生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了,母亲也因生他难产而亡。

    生来便跟祖母共同生活,由其祖母一手抚养长大。

    好在他家中十分富有,虽孤儿寡祖,但生活也并不艰苦。

    只是他虽家资丰足,但祖上并无人出仕做官,并不属士族,只是在地方上有些势力的豪族。

    鲁肃少时就胸有大志,爱击剑骑射,而且性好施与,周济穷困,乐于助人,深受地方乡民爱戴。时天下已乱,鲁肃看出乱象,知兵荒马乱之际,徒有资财也难自保。

    因此不但不治家事,反而大量施舍钱财,卖出田地,又以此结交贤者,并招聚勇壮少年,讲兵习武,以保家园。

    睛天,他偕众往南山射猎,以此锻炼演习兵马;阴雨天,则聚众在家中讲习教授兵法,练习武艺。

    周瑜任居巢长,从寿春前往上任路过时,听闻鲁肃之名,便带着数百人前去拜访,并请他资助一些粮食。

    鲁肃的家里当时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说出借粮之意后,鲁肃二话不说,立即就手指其中一仓,将这仓米全部赠送给了周瑜。

    经此一事后,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不久后,袁术也听闻了鲁肃的名声,请他出任东城长。

    但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驰,也观他不是成大事的,便不想投靠于他。袁术当时的势力很大,鲁肃的家乡也在他的辖地。

    老实说,鲁肃这个只是在地方上有些名声的小人物他还不放在眼内,只是听闻鲁肃有些声名,尤其值得周瑜看重,与之订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