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赶路上私船 相识猛岳川(第1/4页)  龙遁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崔焕芝勒着马缰的手握得很紧,望着廖国泰二人在官道上渐渐远去的背影,竟不知不觉掉下泪来。

    “哎呦~妹妹你哭什么?卫贤弟弟说了,他一年半载回到应天府就会来文书告知,到时候就能知道他父母对你们定亲这事的看法,咱们回去吧?!”崔焕英柔声劝说着妹妹。崔焕芝又看着官道良久不舍,兄妹二人才策马调头缓缓往回走。

    天气虽是炎热,但廖国泰和廖杰二人还是策马跑出去一百多里地才停下在路旁歇息。

    廖国泰随手打开崔焕芝送给自己的布袋子,里面竟是一条丝绸的腰带,做工很是细致考究。布袋最下边还有一个金镶玉的吊坠子,用一根紫红色吊坠绳束着结,款式新颖独特,想来崔焕芝是下了一番心思精心挑选购买来的。

    “大公子,我看崔小姐这是喜欢你呢!送你这么好看的吊坠子,咱们回去就跟老夫人说吧?娶了她。”廖杰话里带着揶揄的味道,还满脸坏笑。

    廖国泰弯腰捡起一块石头朝廖杰扔过去说:“你找打!你说说看,崔妹妹她人你觉得怎么样?”。

    廖杰仰着头想想说:“人挺漂亮,也聪明机灵,跟大公子你很般配,夫人一定会喜欢的!”。

    廖国泰听了这话陷入了一阵沉思,默不作声。良久,廖国泰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说给廖杰听,“男子汉大丈夫,还是得先建功立业!咱们上马走吧!”。二人纵身上马,接着朝江西境内赶路。

    七月份的江西已经非常炎热且干旱,廖国泰沿途问过南康府辖县几处农户,都说今年的粮食歉收,收成只有往年的六成,可官府一直也没有什么好的抗旱措施下来。

    廖国泰碍于自己身无朝廷官职,并没有对地方政c事务进行干预,只是在给付钱的文书里提到江西境内多府c县大旱,致使农户粮食歉收之事。并建议付钱上书朝廷,令地方官府带领农户多修水渠引水,在农田地段多挖深井,以备不时之需。

    廖国泰二人遇河乘船,有路骑马,逢寺庙c驿站便借宿,逢村落便在附近露宿,不知不觉在江西境内游历一个多月。沿途只要有碰上不明白的事,无论是农是商,廖国泰就会缠着人家,事无巨细的总要详细弄个明白。

    “大公子,为何咱们沿途看了几起械斗,都是双方因为抢水源引起?”廖杰有些不解的问。

    廖国泰不假思索的说:“为了生存,咱们的皇爷爷重农轻商,商不盛则物不丰!加之今年大旱,歉收就意味着饿肚子,饿出人命!”。

    廖杰接着问:“可为何都是那些‘客族’的人抢赢?我看这本土人吃亏呢!”。

    “那是你不知道,这‘客族’人多为中原迁徙而来,以往大多乃是仕族,有功名c有钱c有见识;可如今无一砖一瓦迁徙此地,为了一族一群之活路,有钱的出钱购地,青壮的出力耕种,团结互帮不计利益,这是他们的生存之法。”廖国泰缓缓说到,语气间透着对‘客族’人的敬佩。

    廖杰算是听明白了些,对廖国泰说:“咱们不也是‘丘陵族’吗?这是‘客族’人的老称谓吧?”,“嗯,你说的没错,算你没白活!”廖国泰看着廖杰点点头笑着说。

    廖国泰所不知道的是,明朝此后大小徙民潮前后经历三代皇帝长达50多年,覆盖中原c两广c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

    在这之后的几百年间,徙民与各地土著人杂陈而居,既有文化c技术交流和风俗c民情融合,也有矛盾和竞争,正是在这些不断发生和消解的矛盾和竞争中,克服了民族惰性c愚性c激发了聪明才智c生机和活力。

    也正是在一代一代婚配c交流与融合中,优化和提高了人们的生存能力,激活了人们的各种潜在素质,在中国的中原地带的人类进化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廖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