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班,丢不丢脸又有什么所谓?可见愈在乎愈是容易失去。知夏突然顿悟了什么,以后上课虽然也会紧张题目的难易,但是终究不会再考虑是否会因此丢脸的问题,她暗自好笑,果然随着年岁的增长脸皮也越发厚实起来了。
高老师有个口头禅“来必”,她每次板书解题推导答案时都会不由自主的说:“来必这个a最后解出来是”时间长了大家给她起个外号叫“来必”。也就听见这个外号还能让人轻松点儿,这是知夏遇见的最严厉的老师,没有之一。
“来必”第一堂课就强调数学是文科生的短板,必须全力以赴的学好这一年,辛苦这一阵子才能幸福一辈子。
知夏想起直树一直默默告诫自己的内心独白:“这一切都是考验,我一定会撑过去的,一定可以的。”她坚信大家都会撑过去的,这一切都会过去的。
补课开始之后知夏除了每天花一点时间看小说,竟也渐渐进入了高三的状态,她开始步行上下学,感受时间的匆忙;她开始早起晨读,感受阳光的明媚;她开始不看电视,感受学习的紧张;她开始学会安静,感受沉默的力量
9月份正式开学的日子就在眼前,就要踏上高三的征程了,大家在这“最后的日子”都不约而同的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压力。陆晶约知夏高考前最后一次去溜旱冰,李辰星来找知夏最后一次闲谈,黄静萱也跟知夏做了最后的“话别”,就是同一个院子的杜晓玲也在开学前跟知夏语重心长的说开学后不能再疯玩了
知夏觉得大家这样未免有点夸张,透着点“生离死别”的意味,可自己对肖骏野不也是这样?毕竟是高三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候就近在眼前了,必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9月悄悄的来了,高三生活正式上线,可是知夏内心却紧张不起来,虽然刚开始补课时自己确实有一点对高考的紧迫感甚至是恐惧感,可是一个月下来,自己竟渐渐懈怠起来,还是没有完全进入高考生的角色里,形式上已经很高三了,内心里还是在高三之外的地方神游。
比如她会在那个下午注意到郭海球衣上的数字是“18”,黄静萱也看到了,就问郭海17号是谁。
郭海答:“f。”
黄静萱依旧满腹狐疑:“谁呀到底?”
郭海略一笑指了指知夏,说:“问她。”
其实知夏心里也在猜跟自己生日相同的这个17号会是谁,郭海的答案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她给静萱耳语了一句,静萱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知夏也笑了,她发现这个9月的下午有一点点不同寻常的可爱。
走路上学坚持了一阵子之后知夏又开始骑自行车上下学,毕竟上坡十分钟,下坡两分钟就足够了。
这个上学路上必经的45度角又长长一段的大斜坡,知夏从初中开始就每天爬。那天上午体育课测试50米短跑,知夏拖着久不锻炼的身体咬牙冲到终点,脑海里只有四个字:身轻似鬼。
下午骑车又爬这个大坡她越发觉得这四个字太过梦幻,此刻的自己四肢无力,腿酸胳膊软,奋力猛踩自行车的踏板总算来到了大坡的中段,双腿已经酸痛麻木到无力无觉,汗也浸了满身满脸,心里想着停下来歇一歇好了,大脑却一直对腿脚发布继续工作的命令,再累再难也要一直向前,不能轻易放弃。
终于,来到,坡上,有凉风迎面习习而过,有绿荫迎头盖来,原本绷紧的双腿立时松弛了下来,疲惫的心也轻松宁静了,大脑却还在回想刚才整个躯体所做的那些努力,它明白,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向前看不停留不放松,因为终点还没到,只有冲过终点才会知道什么是苦和乐,苦中亦有乐,就像乐中亦有苦。高三如是。
11月期中考试,知夏是文科班第一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