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记忆(第2/3页)  宗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换婚。

    华昊的母亲就是华昊父亲利用部落间发生战争的机会,掠夺敌对部落的妇女,作为自己的妻子。而类似的事情在村子内并不稀奇。

    每个氏族都有一定的地域。氏族成员共同占有,并集体耕种土地。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个体家庭虽然已经开始积蓄粮食c牲畜等私有财产,但是对于集体劳动所获的产品,基本上还是平均分配。氏族的财产由集体继承。氏族成员彼此有互相救助的义务。男女择偶均实行族外婚。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公共墓地。

    华昊与父母亲已经组成一个家庭,必然导致私有财产的增加或减少,父亲肯定会把自己的一部分私有财产,转移到子女身上,所以在氏族内贫富差距只会随着时间而增大。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华昊小时还不太注意,长大后某一天才发现自己吃的是大米,人就有手里拿着手机然后到处找手机的情况。华昊可能也是由于风宗的记忆才能联想到大米是什么。

    而随机想来的是本氏族肯定是什么时候竟栽培了稻子。因为之前风宗可是种粟谷的。

    水稻比粟谷更高产也就导致人口的进一步增加。也更导致劳动剩余产品的增加。结果就是现在比风宗那时代更加繁荣,社会更加进步。

    但水稻的种植方式就有点简单,是把种子随便往水田里一撒,平时就除草防虫,有简单的灌溉系统,水多了排掉,水少了又引进的各个沟渠。

    这个时候风宗记忆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了。华昊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在撒下稻种后,然后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可以进行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并制作使用了秧绳c秧标,来在稻田中做记号。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最后又想起更为便利的抛秧。

    水稻抛秧增产的原因是发根快,成苗率高,抛身苗带有土坨,抛秧是把秧苗全根移动到本田里,一般成活率达100%。只有个别秧苗抛后因落在稻茬上等原因,根部没有扎进泥土,成活率才受到影响。

    稻草也是另一个相当有特色的经济副产品,用途相当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编成的草绳c草鞋与簑衣,是许多农人的必备品。现在就有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顶。利用稻草编织出的工艺产品,也相当常见,如草席,草帽等。在稻田中最常见的还有戴着帽子,用来吓阻鸟群的稻草人。

    由于土地等生产资料是属于氏族共同财产,新的农业技术又事关整个氏族生死,所以刚开始几乎没人同意。

    华昊的父亲叫华辛,因为身强力壮,能力出众,在氏族内算说得上话的人,在华昊百般哀求下,才开口让族人同意,但是让华昊自己开垦一块土地,一次不成功就必须放弃。

    第一年虽然辛苦,族人本来当笑话看,但当华昊按自己新方法所种的稻谷收获时,其结果让大家目瞪口呆,老方法种植一亩只能得二十公斤,而华昊的精耕细种竟有四十公斤,翻出来一半。

    华昊的成功也让众人纷纷改变种植方法,农民最重视与农业相关的事情,再加上华昊又改良各个农具,虽然都是石片磨成,但形状都是风宗记忆里那些被改良了多次的,直到近代社会依然使用的农具。

    如镰刀,锄头,并首次使用畜力犁,耙,耖,脱粒工具稻桶,梿枷等等。

    还花了较大力气做出一座简易的筒车也就是水车,还有两台风扇车。

    生产技术的提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生产力的体现。

    说是首次使用,在这个世界就是发明创造。其中很多工具如畜力梨的出现,为大面积的开垦荒地,解放生产力创造条件。

    一次性发明出前世几千年归纳总结的农具,其中抛秧技术甚至是1958才出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