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c汽锅鸡c宣威火腿并称云南三大名吃,改革开放后,过桥米线以其独特的味道,成本低廉的优势迅速在国内普及开来,就是本地人开家米线馆,也要挂上云南过桥米线的名字。过桥米线由汤c片和米线c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入熟鸡油c味精c胡椒面,然后把熬好的高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高汤一般用鸡c鸭c排骨c猪筒子骨等熬制而成。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鸡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鸡蛋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c生肉片c鸡肉c猪肝c腰花c鱿鱼c海参c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接着放入香脆c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c嫩韭菜c菠菜c豆腐皮c米线,最后加入酱油c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
齐大附近的这家米线馆,做法肯定没有那么复杂,但是熟鸡油c胡椒面c辣子油是万万不敢少的,将煮好的米线放入一个大瓷碗内,浇上高汤,依次放入胡椒面c辣子油,撒上一点香菜c韭菜c鸡胸脯肉,酱油c香醋就放在就餐的小桌上,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随意调配,如果遇上不嫌辣的,熬制好的辣子油就放在窗台上,只要你能承受的住,放多少老板也不在意,只会笑眯眯的夸奖道:真够爷们!
姜卫东下课后,匆匆对宿舍的哥们交代了下照顾好张恒峰,便小跑着来到米线馆。此刻正是就餐的高峰,小小的米线馆内挤满了好吃的客人,老板站在大锅前忙得不可开交,大冷天的,穿着单薄的白色上衣,额头上还是冒着密密的汗珠;老板娘则是麻利的端送着一碗碗滚烫的米线,还要照顾客人们不同的口味需求,一边还要算账收钱。
看到祝玲玲还没有到,姜卫东便点了两碗米线,一碗辣的,一碗清汤的,免得不对祝玲玲的口味,等米线出锅后,让她自己调配好了。在老板娘的高声吆喝中,老板利落的叫道:“好来,米线两大碗,一碗微辣,一碗清汤。”
姜卫东占了一个小小的方桌,等着米线的功夫,祝玲玲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姜卫东冲着还在观望的祝玲玲挥了挥手,大声喊了一句“祝老师,”可是嘈杂的环境中,声音的传递受到了阻碍,不过祝玲玲还是看到了姜卫东,小心翼翼的避开闷头大吃的各色食客,款款走到姜卫东身边。
老板娘端着米线送到小方桌上,看到祝玲玲,诧异的说了声:“小伙子,你女朋友真够漂亮的!”
女人尖利的声音,穿透力果然不同,小小的米线馆霎时一片寂静,数十道目光望了过来,一些吃相差的,嘴里还没有吞下去的米线重新掉落到碗内还茫然不觉。
被误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祝玲玲哪里在意老板娘的口误,看着自己面前的大瓷碗,不悦的说道:“我的米线怎么没有放辣子?”
姜卫东这才晓得自己做错了事,急忙起身把盛放辣子油的瓷杯端过来,讨好的问道:“放多少?”
尖尖如笋的手指捻住铮亮的小勺子,连续舀了四勺,在姜卫东几乎惊呆的目光中,祝玲玲用竹筷慢慢搅动着米线,顿时一股鲜c香c辣的综合气味弥漫开来,“祝老师,将来结婚了,在家里肯定是你说了算。”
“为啥这么说?”祝玲玲轻轻对着一根米线嘘着气,小心的放入嘴里,含混不清的问道。
“我们老家有句俗话,”姜卫东的吃相绝对走的是粗矿的路子,挑起满筷子的米线就往嘴里送,“吃得辣,当得家。你放那么多辣子油,我看了都担心你的胃。”
“这算什么?”祝玲玲终于成功消灭一根米线,“去年冬天我和我妈去重庆,重庆火锅你知道放了多少辣椒?”祝玲玲夸张的比划着,“这么大的火锅,上面漂了一层,全部是红彤彤的尖辣椒,火锅的汤都是红色的,那一顿吃的才是真正过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