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章 打造利益链(第1/2页)  水浒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代每户平均五六人,农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每五十户设一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

    大王乡原先只是个十户小保,田地都属于贫田,产不出什么粮食作物,因为乡里留守的就只有五六户人家,平常以打野砍柴为生。

    盘下了大王乡当上保正,并没有花费多少,他使钱阔绰大方,把莘县上上下下的官吏都梳理一遍,赢得了相当好感。

    此外,他还暗中约定,每年都会有一笔额外的钱孝敬这些地头蛇。

    当官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权利和钱财,古今中外都一样,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

    把这些官吏一开始就排除在自己的势力发展范围外,保持一个若离若离的姿态。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他向来不吝啬。但若有人要伸手捞过界,触及他的核心利益,那就没得谈了。

    到达大王乡是晌午,他睡了一觉后,已经是傍晚时分,立刻就把管事的属下全部叫在新宅正厅里开会,顺便开了一桌酒席。

    宴请王掌柜c孙掌柜c石秀c曹宝c金大升,和八个一批跟过来的原染坊伙计。

    席间,起身举杯,环视一圈,朗声道:“诸位跟着我从阳谷县来到这个破落的小乡村里重新打拼,我张某人感激不尽,先敬各位一杯酒,聊表谢意。”

    众人忙是起身举杯,嘴里嚷道:“二爷客气了,是您抬举小人们发财,岂敢贪功?”

    压压手,叫众人坐下,他依旧站着倒了第二杯酒,举杯大声道:“这第二杯酒,我要敬三郎和八位兄弟,感谢你们拔刀跟山贼拼命,护我宅院。”

    石秀和八个染坊伙计都起身道:“二爷说的哪里话,此乃小人们分内之事,没能护得周全,已经是万分内疚了。”

    喝尽杯中酒,再叫他们坐下,再倒一杯酒,笑道:“这第三杯酒,既是感谢王掌柜和孙掌柜的辛苦,也是庆祝我们乔迁之喜。诸位别看大王乡如今破烂不堪,我保证,不出一年,我就要把它小乡换大乡,让所有跟过来的弟兄都能安家立业!”

    众人一起应声,起身喝了酒,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望。

    等大家都坐下,叫王掌柜介绍一下如今的情况给在座所有人听。

    王掌柜理了理思绪,清清嗓子道:“大王乡原本也只是个小村,十余户人家,这两年田地贫瘠产不出粮食,又走了一些。如今原住户有三家十五六人,男丁只有六个,其中只有四个成年男丁。”

    “目前,孙掌柜新建的染坊里有四十人,都是隔壁小王乡和老甲乡里过来帮工的。早来晚归,不住在大王乡里。衣料作坊里有十二个女工在做活,都是本乡和其余两乡的妇人,也是早来晚归。”

    “大王乡地广人稀,占地约莫四百亩,但都是没什么产出的荒地。当然,要算上巨羊山的林子,那就大了去了。”

    “我下午清点了一下,算上二爷这一批家眷,不把外乡帮工算在内,现在大王乡共有十九户,合计五十三口人。”

    点点头:“原先的保正林老叔是个老实人,回头让他把弟兄们的凭留办一下,以后跟莘县官吏们交接这方面的事情,就交给他办。”

    “是。”

    又对八个原阳谷县染坊伙计道:“我之前承诺过,你们跟我做事,工钱翻倍,现在就给你们兑现。四十人的新染坊,你们八个每人带五个帮工做活,原先是三贯月钱,一律上调到五两银子,吃住全包。家里的有孩子的到年纪了,去读书的花费都从账上走。”

    八个伙计连忙称谢,一脸欢喜。

    他又跟王掌柜问道:“在药家镇那边的铺子弄好没有?”

    “已经盘下了一处宅院,就在镇里东桥大街上,郓哥儿和郭开在那边操办,随时可以开业,却不知老爷想要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