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 上元节(第1/2页)  水浒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元既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

    满打满算,来到这北宋时代已是一年零五个月,这是他过的第二个上元节。比起去岁在阳谷县里的情景,大名府里可真是热闹非凡。

    廊街下奇术杂耍,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处处彩棚搭灯,锣鼓喧天,各种表演团体竞相斗技。

    舞龙灯c玩狮子,其次有相扑c踢弄c步打球和杂技等等,看得眼花缭乱,比起后世的冷清,这古时却别有一番氛围。

    站在云楼的二楼处,看着街头上“青幕遮笼”的草把龙犹如一条龙火,蜿蜒曲飞,翻腾飘动,极为惹人注目。

    灯火阑珊,繁花千树,宝马雕车,夜空下,整座城市绽放光彩,可与日月争辉。

    大名府都如此繁闹,却不知那天子脚下的东京开封府又是如何的精彩呢。

    当然,每逢上元节,除了赏花灯外,必然少不了才子佳人们的相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不成文的规矩,一般是在灯会处自发“过眼”。

    若有才高八斗者,凭着对联猜谜等游戏,既可以获得围观群众的喝彩,也能获得芳华女子们的青眯。

    自认草包一个,就不去现场丢人现眼,还是站在远处看风景过过眼瘾好了。他非常羡慕那些里穿越来后能记得几百上千篇诗词歌赋和灯谜对联的主角,实在是光环普耀大地啊。

    “老爷在想什么?这么入神。”胡思乱想间,背后传来女子声音,唐玉仙轻盈来到窗户边,透过窗台向下张望。

    笑笑,指着那群年轻男女较为集中的灯会处道:“你看站在那个蟠螭口衔灯前的男子,连中四个灯谜了。”

    唐玉仙目光游移过去,轻笑道:“老爷不识得,他是城里有名的大才子,唤作苏去病。虽比不得老爷见多识广,却也是满腹文墨。他每年都来此猜谜,奴家早已见怪不怪。”

    “既然这般出名,那此人省试如何?”

    “说来也怪,任他才高八斗c学富五车,却屡屡不中前十甲。而且此人性情冷漠,生人勿进,平时也不喜欢斗诗弄词。”

    莞尔道:“你既说他满腹文墨,却又不善吟诗弄词,前后岂不矛盾?”

    “哎呀,这都是别人说的,奴家哪里知道的清楚。”唐玉仙吐了吐舌头,装出可爱调皮模样。

    再要调笑几句,却见阁房被人敲响,小厮来宝儿在外头叫道:“二爷,梁相公使人传话,叫你去三楼喝一杯水酒呢。”

    他正愁找不到理由去三楼见一见大名府里的各地土霸,顿时心里一喜,开们问道:“相公可有带什么话?”

    来宝儿如实道:“没有,只是使人来说了声,其余倒没说什么。”

    心道莫不是自家七姐昨晚在梁中书枕边吹过风了?怎么不提前告知一下呢,早知如此,自己也犯不着左思右想的了。

    让唐玉仙帮衬着整理了下仪表,随后跟着门外梁府的小厮来到三楼,见到一队便服带刀侍卫守住楼口,盘问两句才放他进去。

    转过廊道,来到三楼最大的一间阁子,约莫两百多平米大里面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大多是满面红光大腹便便的男人,此外便是倒茶端水斟酒弹唱的美貌使女们。

    梁中书当然是中心人物,眼角余光憋到来到,立刻对他招招手,等他到近前才对周围一圈人介绍道:“这位是我妾氏的堂弟,唤作张临,家里排行老二,大家也别生分,喊他张二郎就可。这小子做买卖是把好手,多跟西域各国行商交道,熟知奇趣见闻。”

    张临拱手一圈,满脸谦虚地道:“各位哥哥在上,小弟张临有礼了。”

    “坐吧,坐吧。”

    “是。”

    等他坐落,一个戴着员外帽的胖子端酒笑道:“二郎既熟知奇趣见闻,不妨说出来一两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