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6章 砖窑(第2/3页)  水浒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什么新发展,让得对一直忠心耿耿做事的柳二很是失望。

    柳二目前已纳入“百人改造”计划中,在廉政学坊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水平,属下人忠心归忠心,但不能是草包庸才啊。工建总署署长可是内阁成员,柳二的确有点拖后腿了,碌碌无为既是渎职。

    暂时负责工建总署事宜的乃是副署长沈楚生,此人原乃宋朝廷婺州盐铁司的官员,算是目前内阁中为数不多的原宋国文人派系。因为他做事勤勉,且专业知识扎实,思想开明而获得重用。

    下一阶段的计划,便是要工建总署在现有业务基础上针对砖窑和水泥窑进行改良和扩建,在官方资本的助力下同时要大力引进民间商业资本,优先对码头c矿山c各行带头的大型作坊集团公司进行基建项目大开发。

    这时代的砖头和后世的砖头其实没甚区别,只是使用普及度不高c质量参差不齐罢了,尤其是宋朝廷管辖时的官坊生产出的砖块质量有明显的高低之分,这与工艺的关系不大,只是管理体制问题。

    现在统治这片土地,工匠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因此劳动积极性增强,砖窑生产出的红砖和青砖c灰砖质量都非常可靠。

    砖头的烧制和后世的一些小工厂差别不大,都是以黏土为主要材料,工艺方面也很简单。亲自去视察了解过,只要大力开发,很容易就把成本给降下来普及到民间去。

    只要规模上来,成本自然降下去,再怎么说,砖头也比木头用来建造房屋省钱不是?

    红砖是属于砖胚成型后自然降温风干,青砖则是匠人浇水降温,相比之下,红砖硬度高但使用寿命有限,而青砖c灰砖硬度稍弱但使用年限耐久。

    所以后世的一些古建筑大多是青砖c灰砖,红砖非常少见几乎长存不下来。

    一家十多人的小型砖窑,只要匠人不偷懒,年产五六万块转头轻轻松松。现在市面上的砖块尺寸不统一,且售价基本都在3元百块砖。

    这价格对于普通家庭实在是难以承受,要知道辖地内大多民众的月钱只有六七元钱,一个月还不够买两三百块砖的。两三百块大砖的数量,也就能搭个大一些猪圈吧。

    造成砖价过高的因素一是产能不足,几乎全是官坊,民间难得几处。其二便是砖头块头太大,工艺流程中使用的人力太多。其三便是这时代的百姓们都比较热衷于建木料房屋,主要是朝廷风气带动的结果,很容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所以,为了改善砖头的使用环境,一方面以官方基建工程项目的需求为底气,要求作坊建设以砖为主c木料为辅,另一方面着令工建总署对砖窑进行整治。

    整治的途径分三方面,一是就地取材。二是改良工艺流程,把模具化c流水化生产思路落实下去。其三,便是制定砖块尺寸标准,以25010050为统一标准,相当于812325163宋寸。

    尽管新的计量单位政策还未落实,但不妨碍先在作坊里使用。理论上一立方米的标准转为800块,实为585块。

    按照工建总署递交上来的预算审计文札,只要建设十处规模超过20人工匠的新工艺砖窑,年产能能达到一亿块砖改进后的标准砖,比原市面常见的大砖小15倍,价格能降低到09元百块砖取平均值。

    如果常见的百平米房屋来算,用标准砖数量为至少三万块,刨去人工费用,砖头花费为27元,相当于中产阶级的五个月工钱。也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只需要努力一年,便可以在不计算地皮c装修c建设等附加建筑材料的基础上拥有一个百平米毛胚砖头房屋。

    不算不知道,真是一算吓一跳。

    知道宋代的物质生活水平高,却也没想到高到这个程度。

    比起后世,这时代的百姓只要安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