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八章:掌权三步走(求收藏了,别让名次掉下去)(第1/2页)  我爹孙仲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孙亮为什么没有大赏群臣?

    因为孙亮和汉文帝的情况不一样,吴国目前与当时汉朝的情况也不一样,首先汉文帝是长君,汉文帝当皇帝的时候二十三岁,而孙亮是幼君,现在才十一岁。

    自古幼君好掌控,很多朝代就是因为幼君即位导致皇权被权臣把持,国家不安,朝局动乱。

    近在眼前的魏国就是如此,曹芳八岁即位,大权旁落曹爽,司马懿之流。而吴国正史上,孙亮被孙綝废黜后,迎立孙休为帝,孙休死后,其子年幼,托孤给丞相濮阳兴,当时的情况是蜀国已经灭亡了,濮阳兴等人认为年幼的皇帝不利于国家稳定,于是迎立年长些的孙皓为帝。可是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的迎立的孙皓,是三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暴君。

    年幼是孙亮最大的弱点。

    还有当时汉文帝即位可没有什么顾命大臣,虽然周勃,陈平等人是刘邦留下的遗臣,在朝中功劳威望都比较高,但是从名义上来说大权是在皇帝手中的。而周勃和陈平没有顾命大臣的头衔,也就没有直接干预汉文帝施政的理由。

    但汉文帝能顺利掌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追随刘邦的这些开国功臣们对汉朝还算比较忠心。

    而吴国的情况则是,顾命大臣还剩两个,滕胤与吕据,一文一武,且两个人还是连襟,关系非同一般。

    如果这两人想要跟孙亮争权,他们联合大臣,以孙亮年幼为由,干预朝政,理论上来说是行得通的,虽然几率很小,但是孙亮不可不防。

    历史证明这两人都是忠臣,但历史也没说诸葛恪是奸臣啊?忠臣就没有想当权臣的思想了吗?未必吧,人心隔肚皮啊。

    所以孙亮必须得考虑周全,政治斗争可不是一件小事。

    对于孙亮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这顶皇帝的帽子,现在诸葛恪和孙峻都死了,朝堂马上面临大洗牌,权利必须重新分配,如果孙亮一意孤行,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操控朝局,且只任用自己信任的人,那其他世家们会同意吗?显然不会,世家不甘心权利被分走会怎么办,必然联合在一起与孙亮唱对台戏。

    这不是孙亮想要看到的结果,因为世家在吴国已经根深蒂固,孙亮的所有政策都需要这些世家来执行,所以这些人不紧要打压,还要拉拢。

    怎么拉拢才能让孙亮利益最大化,这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吴国政权分为三个派系,最强的是世家和宗亲,其次是外来派,从二宫之争之后,孙权对世家开始打压排挤,外来派和宗亲顺势掌握中央政权,世家们则掌握地方政权。

    从孙权任命的五个顾命大臣就能看出,一个宗亲,三个外派,一个江东寒门子弟,所以世家们现在一心想进入中央。

    假如在朝廷之上,外来派推举滕胤和吕据以辅政的名义掌权,孙亮该怎么应对呢?

    孙亮总不能亲自据理力争,说自己是天选之子,智比诸葛亮,文比管仲,武比白起吧。

    孙亮想看到的情况是,大臣全都俯首跪拜,请求孙亮亲政,然后孙亮装比拒绝,群臣继续请求,孙亮勉为其难的答应。

    想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就得有人支持。

    世家们不是被打压了吗,在中央政权不是没有话语权嘛,好,给你们话语权,给你们升官,但是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你们得支持我亲政。

    权利斗争向来血腥残酷,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孙亮必须求稳。

    所以赏赐群臣,必须区别对待,既要让孙亮在其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也不能让大臣有什么怨言,在赏权之前,孙亮必须跟世家们谈妥才行。

    翌日,孙亮并没有立即召开大朝会,反而将大朝会的时间往后推了几日。

    在昨日的征战和赏赐之后,凡是和诸葛恪和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