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六章:粮食(第1/2页)  我爹孙仲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陛下,臣附议陆将军所言,魏贼想趁吾国内乱之际图谋荆州,司马师才智过人,必然会发三路大军牵制吴国中,下游兵力,

    魏国的主力军队在江陵,所以其他两路都是附属,兵力肯定不多,臣提议可迁建业部分兵马补充至武昌,由武昌发兵解江陵之围,令周围郡县的郡兵悉数赶往乐乡,公安一线,与江陵互为援兵,拱卫荆州防线。

    还可令水军跨过长江,做出进攻襄阳之姿态,以此围襄阳救江陵,虽然不至于让魏国撤军,但是也会让魏国有所顾忌。”吕据出列提议道。

    吕据作为骠骑将军,自然可以入殿议政,况且这次议的是军国大事,所以包括左将军留赞,车骑将军朱异,中尉丁奉,也在殿中。

    吕据刚提议完,百官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不怎么发言的钟离牧,出列到“陛下,骠骑将军所言虽然不假,可若是如此,大军悉数被征发到荆州防卫魏国,那南海和武陵的叛乱,当由哪里出兵,又由何人领兵呢?”

    “不错,大军尽数防卫魏国,那南海和武陵叛乱怎么办?”孙亮也向百官问道。

    孙亮刚一问完,张俨就回道“陛下,臣认为魏贼势众,乃虎豹豺狼,南海和武陵只是边境流贼,可派良将各率精兵数千人与当地郡兵围剿即可,即使一时不能剿灭也不会影响大局,可是魏贼若是攻破江陵,那么整个荆州就不复归吴了。”

    朱异和陆抗听完纷纷不以为然,数千精兵就可平叛?又是一个书生之言。

    朱异率先出列,道“陛下,南海和武陵,夷越众族居多,而夷越族人民风果劲,好武习战,先帝虽多次平之,但毕竟与华夏族人有异,

    所以常常叛乱以求自立,而且一旦发生叛乱,多数部族就会群起响应,若是只派数千精兵前往,只会无疾而终,况且叛乱若是不能及时平定,那么荆南四郡的其他部族一旦效仿,就会使江陵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故臣提议,当先率军平定内乱。”

    朱异提议率大军前往平乱,可是吴国的主力兵力就这么多,若是防卫魏国,则平乱的兵力就会稀少,若是率大军去平叛,那么防卫魏国的兵力就会减少。

    先说说原本吴国大军的部署问题,在建业一线大概有六万左右的兵力,武昌一线,加上水军大概也有六万,荆州一线大概五万左右。

    剩下的兵力则分布在吴国各个郡县,以及偏远的交州地区,加在一起不到二十三万。

    孙亮亲政以后,将孙奋,孙和的王护卫兵共计六千人收入中央,在加上诸葛恪和孙綝被抄家的族人编入军队的大概有四千多人,这样孙亮手里就多了一万兵马。

    此前,孙亮还在丹阳征召了五千步兵,虽然还没有来得及训练,但起码也算一支部队。

    如何布置军力,确实是个问题,在御座之上的孙亮也在沉思考虑其中利弊。

    朱异说完引起了陆抗的共鸣,陆抗再次道“陛下,所谓知己之皮百战不殆,魏国若是三路攻吴,那么调动的兵力必然不会低于二十万,魏贼虽然势众,但是江陵是座坚城,旦夕之间根本攻不下来,

    所臣以为,应当以此为契机,率大军尽快剿灭乱贼,乱贼只要被剿灭,魏贼又久攻不下,也只能撤军作罢。”

    也许先入为主的观念,穿越以后的孙亮认为陆抗是吴国的名将,所以比较倾向陆抗的建议。

    要真按照陆抗的建议行事,那朱绩就难过了,因为顶在第一线的就是朱绩。

    孙亮虽然赞同陆抗之言,可有人不赞同,比如张俨,张俨听后立马愤慨道“陛下,臣以为此言大缪。”

    张俨虽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但是孰重孰轻他能分得清楚。

    军国大事可容不得孙亮马虎,于是孙亮回道“大鸿胪有何良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