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多多,无可奈何,然此时蒋介石尽心尽力,并发
出“若不同心一致,危险何似!”之感慨。
关于“拟改正者”亦是有感而发的。对日军打骂士兵的横暴和野蛮,蒋则深感不然
。他说:“我看到日本军队的下级干部用对奴隶牛马的方法来打骂士兵,当时就觉得这种军队能打仗么?我们中国军队更应严禁官长
打骂虐待士兵,遇事必须耐心教育劝导,使他们受到感化。”但实际上他也深受日军影响,他本人就好动手打人,而guó mín dǎng军队里官
长打骂士兵更是常见之事。
【8月12日晴】
发陈英士先生追悼之电。
代理总司令决派介石赴京,迎接总司令来潍。
调查经理局现状,食米只
足二日之用,秋衣尚未定制,被毯亦未购备,款项缺乏,每日无数百元之存储,收支机关不能统一,代理总司令无权支配;整顿无术
,号令不行,奈之何哉。
“参谋长日记”到此完结。虽然只有13天的经验,但所得教训颇大,即是有组织的现代化军队,为革
命建国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也是孙中山一向之主张:“会党和地方xìng的军队,决不能形成建国的力量。”
这个教训,不久之
后,就在1924年创设的黄埔军官学校得到了收获。这所学校,造就了多数肩负起统一中国的历史任务的革命军人。
另外,从这
简洁、清晰的13天日记中,看得出蒋介石的结论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如果做到精强和富于战力,就要有三个要素:绝对服从命令,军
队官兵要有中心信仰,军队为士兵最优良的职业学校。
1917年
【2月21日】
总理著《民权初步》成书。 即《建国方略》之三“社会建设”。与《建国方略》之一的“心理建设”和《
实业计划》(即《建国方略》之二的“物质建设”)这三本书统名为《建国方略》,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乃孙中山把自己“奔走
国事三十余年”的经验与教训,加以理论的总结,写成的“孙文学说”。
孙在当时对自己的著述反复声明:“余所治者乃革命
之学问也。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余革命之知识及能力者,余皆用以为研究之原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文著书之意,本在纠
正国民思想上的谬误,使之有所觉悟,急起直追,共匡国难,所注目之处,正在现在而不在将来也。”
1919年9月1日,孙中山
复于右任,明确说明他著《孙文学说》,力图总结多年教训,谋求结束跋扈军人这种军阀官僚的统治,唤起民众,普遍觉悟。
他“默察年来国内之嬗变之迹,知武人官僚断不可与为治,yù谋根本救国,仍非集吾党纯洁坚贞之士,共任艰巨,彻底澄清不为功。
又以吾党国志向多见道不真,故虽锐于进取,而无笃守主张之勇气继之,每至中途而彷徨,因之失其所守,故文近著《学说》一卷,
除祛其谬误,以立其信仰之基。”
孙中山认为“民国成立以来,以国民习惯为因循敷衍,故专制瑕秽,不克根本上dàng涤廓清,
以致国事飘摇,共和仅为虚名”,“yù图根本救治,非使国民觉悟不可”。
孙中山总结从反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到新近他
被西南军阀排挤的教训,认为军阀横行,革命无成。因此谋求党员和国民认识和信仰革命主义,抛掉不敢与军阀开展斗争的畏难心理
,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