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8 章(第2/5页)  蒋介石日记揭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抗,诱敌深入”的战术,利用有利地形,节节抵抗,保存实力,消耗敌人,各个击破。日

    军在这次作战中伤亡3600余人,中国军队伤亡30000余人。由于日军携带的粮秣弹yào欠缺,从9月18日发动正面进攻,到29日主力到达

    长沙外围仅10余天,粮弹已快用尽,因而无力再进行新的军事进攻。

    当日军进至长沙北面的永安市、土杉市、金井、福临铺、

    桥头驿一带时,中国守军于10月2日,在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率领下发起反击,猛烈围攻来犯之敌。日军失利。

    10月4日

    ,日军退渡汨罗江。

    10月5日,日军指挥官、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下令总退却。日军全部撤至岳阳、临湘、通城等原来阵地

    。日军败退之际,“我军跟踪追求,当地民众,亦起而协同,敌望风崩溃”,“进6日,我遂完全恢复原有阵地,并续向通城、岳阳

    进攻。”

    第一次长沙战役以我方胜利而告结束。

    这次战役是欧洲大战bào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

    guó mín dǎng军队自“七七”事变以来首次用武力迫使日军回复到战前原态势的一次战役。

    此次战役虽胜,但死伤人数是敌人的10倍

    。这便是蒋介石“欢欣鼓舞”之余“内心之痛苦,实非笔墨所能言喻”的缘由。

    接下来,蒋介石又对抗战以来死难烈士予以缅

    怀,并下定“努力尽职”的决心。

    【10月21日】

    改造世界,奠立永久和平之基础,不可不为之预筹。在今日,唯罗斯福总统或可语此,惜尚无机缘晤面耳!

    美驻倭大使格鲁在东京痛斥倭“东亚新秩序”之妄念,此予倭以当头一棒,其关于中倭事变之影响必甚大也。

    第二次世界大战

    bào发后,立见“泾渭分明”。世界大体分为两大集团。德、日、意侵略国家为一方;英、法、中、美等反侵略国家为一方。在东西两

    半球展开了“正义”与“邪恶”的战争。

    大战之初,由于德、苏已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指望苏联参战,一时不太可能,因此,

    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抛弃了孤立主义的美国身上。

    令人失望的是,德国进犯波兰后,英法相继对德宣战,而美国宣布中立。

    1939年9月3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在广播中强调指出:“美国仍将是中立的……我不惜一切努力使我国处于战争之外

    。”这就是说,对各jiāo战国禁运武器和军用物资。

    但,不管怎么说,蒋介石从2月8日美中签订“桐油借款合同”,3月美又禁

    止对日信用贷款,同时通过“太平洋设防案”,7月26日又废除《美日通商航海条约》等大量事实上看,美国是可靠的友邦。于是,

    他本着“改造世界,奠定永久和平之基础,不可不为之预筹”的精神,从两方面抓紧工作。

    首先,于9月10日,蒋介石在国民

    参政会第四次大会上发表题为《欧战发生后我国的三大任务》的演说。演说中指出:

    日本不参与欧战就是决心独霸东亚;日本

    现已疲惫不堪;今后日本对华将加紧政治和经济攻势。

    确实如此,日军为实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梦想,急于尽快解决“

    中国问题”,于侵占武汉、南昌后,进一步夺取湖南粮仓,力求达到以战养战之目的。同时兵分三路进攻战略要地长沙,直逼重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