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命运不济(第2/4页)  逐鹿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就要卷土重来。宋义甚为忧虑,望武信君明察。”项梁见他所说的,与范增相似,便道:“宋公所言,有些夸大其词。那章邯屡战屡败,早已心生恐惧,如何再敢出来与我交锋?我这里但等雨停放晴,便先攻克定陶,回身再取濮阳,去捉章邯老贼。”宋义见项梁听不进去,暗暗叫苦。过了几天,却让他觅到一个机会。当时正需有人出使齐国,便讨了这个差事,远远的躲开了去。

    后来的事,已然发生,前面早已叙过。章邯在濮阳,从各地暗中调来援兵,靠了恶劣天气,趁着夜色,竟然偷袭得手。顷刻之间,杀得楚军七零八落,四散逃窜。项梁如梦方醒,想要逃生,如何可能?就在慌乱之中,被章邯斩杀在中军帐前。可惜如此大的一个英雄,只因一时糊涂,不肯听人劝谏,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被人当做笑柄!那韩信混在败军队里,侥幸逃脱,算是捡了一条性命。败军溃出百里,才敢停下脚来歇息。项伯含泪将各军收拢到一起,都失了魂似的,往彭城撤退。等到项羽c刘邦二路人马赶回,得知项梁已阵亡,无不悲恸,众将纷纷落泪。经此一战,楚国元气大伤。亏得怀王,处惊不乱,合理调度c重新安排各支军马,提防发生不测。过了半个多月,探来消息,说章邯引了大军,杀奔河北去了。众人又惊又喜,才松了口气。怀王见暂无战事,便放了心,开始整治武备,蓄养兵马,积储粮草。经过一个月,却已焕然一新,恢复了往日的气势。韩信依旧在中军执戟,只是主将换成了鲁公。

    这两个月里,彭城周围风平浪静;河北旧赵之地,却是战火连天,厮杀惨烈。那秦将章邯,会同武城侯王离,各引二十万军马,一个渡黄河北上,一个从井径关过来,分别杀向河北。赵国君臣,先是丢掉番吾,后又失了邯郸。无奈之下,只得退往巨鹿,凭借城高墙坚,依险固守。一面差遣使者,往各诸侯国求援。于是乎,各路诸侯纷纷派出兵马,赶往救援。唯独楚国,却点了两拨人马:一路由刘邦率领,引本部军马西进;一路却以上将军宋义为首,项羽为副,引数万军马北上救赵。这后来,便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言不絮叨,话自简短。却说巨鹿战事已毕,楚营之中,诸将皆有封赏。熬了一年多,韩信总算升迁做了执戟郎。虽说不怎么显赫,毕竟是个郎官。遇有机会,也能递个文策甚么的。军马开拔,一路西进,到新安时,便有了项羽坑杀二十万降卒的事情。韩信见了,心中暗道:“屠杀降卒,实为不祥。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将来终成他人话柄。”叹息几声,却是无可奈何。接下来出现的那一幕幕,在一般人眼里,项羽是威风八面,处处占先;刘邦是卑躬屈膝,处处忍让。岂知这只是个表面,内中的玄机谁能窥透?那韩信实非一般人物,这里头谁赢谁输,谁得谁失,经他一看,便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这些天来,众诸侯都相继离开了关中。此时霸王,只等彭城消息到来,便要引众起程东归。韩信寻思:“到如今,再要忍着不说,便将误事。我既身在楚营,总须为国着想,替主尽力。”回到住处,寻来笔墨,凝思熟虑,将想要呈请的话,都写在奏表里面。这奏表写的甚么?做书的且将个大概摘录在这里,其文道:

    臣曾闻,凡治天下,贵审天下之势,贵识天下之机。所谓势者,自然是明强弱,察虚实,知利害,详得失,于是天下可理也;不然,虽强盛一时,徒恃勇力,必当衰败,未能延其势也。所谓机者,不外乎辨兴亡,定治乱,穷细微,明隐伏,然后天下可图也;不然,则草莽倥偬,苟简立国,终难长久,不可适其机也。今陛下虽已称霸,据臣观来,却是人心未附,根本未立。视其外表,天下似已太平,百姓似已顺服。究其根源,乃畏强而已,惧威而已,善面而已。然则,强可弱也,威可抑也,面可改也;此三者,皆陛下所依靠,一旦丧失,下必振焉,天下安宁,岂可享乎?欲望长治,岂可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