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0 章(第1/4页)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杜聿明不执行他的命令而向中国境内撤退造成迷失方向。史迪威在日军的追击下,只带少数人徒步逃往印度,他知道这是蒋介石在遥控,所以中国军队才不听他的指挥。史迪威怒骂蒋介石:"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此后,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作战,开始独断专行,既不与蒋介石联络,也不向蒋介石报告。凡是史迪威认为不听他命令的guó mín dǎng军将领,都以"不合作"的罪名驱逐回中国,然后调美国军官直接指挥中国驻印、缅的军队。同时,史迪威还散布中国军官贪污、吃缺额,他不通过军部、师部,直接把粮食发到团,以示他对中国高级将领的不信任。有时,史迪威将中国军队调动了而中国军官还不知道。

    史迪威的这些做法,伤害了中国官兵的民族感情,高级将领尤为愤慨,廖耀湘、孙立人等直接发电报给蒋介石,控诉史迪威的行为。廖耀湘等人还请示蒋介石,要求率军经西藏回国,不愿再寄人篱下,受人侮辱。

    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所作所为当然是十分恼怒的,大骂史迪威是"帝国主义者",把"我们当北洋军阀"。但是,蒋介石不愿因这些"小事"得罪史迪威,从而得罪美国。

    因为他知道史迪威是马歇尔的好友,罗斯福对马歇尔又是言听计从的。

    结果,廖耀湘、孙立人等的控诉全部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点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是一句老少皆知的俗语。蒋介石此举不因小事而得罪大人物,其实也是在"芝麻"与"西瓜"的选择上的明智之举。因为得罪史迪威与马歇尔、罗斯福"闹翻",势必失去大量的美援,对他的"中美合作"产生不利影响。在"大"与"小"的比较中,决不因小失大是蒋介石的为人和处事原则之一。

    第三部分 30.声势动众造假,虚张声势惑人

    太平洋战争bào发后,蒋介石确定了新的方针:美日开战,日本必败,中国得救。蒋介石认为,随着中国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不仅不会抛弃中国,还将不断地援助中国,于是他决定利用美援,装备和壮大guó mín dǎng的军队,贮存丰厚的战略物资,待抗战胜利后,用于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为此,从太平洋战争开始,蒋介石就采取了单纯防御、保存实力的方针,不对日军发动战略xìng反攻。

    在蒋介石千方百计向美国要钱,醉心于获取额外军用物资贮备之时,美国则希望蒋介石用美援去打日本。为着美国的根本利益,罗斯福一面热心援助蒋介石政权,一面希望蒋介石政权实行一些有效的改革,有效地利用美援。为此,罗斯福派出第一位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赴中国,直接了解蒋介石政权。

    1942年10月1日,蒋介石发表声明,表示隆重迎接威尔基。guó mín dǎng政府打算在威尔基身上下一番功夫,以达到多要美援,让美国更多投入空军力量的目的。同时,蒋介石还想通过威尔基向罗斯福施加影响,把与自己作对的史迪威替换掉。

    在接待威尔基来访的过程中,蒋介石政府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为装潢门面,重庆市警察全体出动,拆除临街破棚屋,把乞丐赶到市区以外,破陋的小店铺在威尔基访问期间关门停业,大街上挂满中美国旗,街道两旁站满挥手欢呼的小学生。

    威尔基到达中国后,接连不断地参加政府宴会、各界要人名流私人宴请及各种招待会,使他在忙于吃喝中搞得精疲力竭。在重庆,威尔基看到的是衣着华丽、手套雪白的军官率领着头戴钢盔、装备精良、正步通过检阅台的专门用于检阅的国军,而不是经过了三个星期的训练,就送往前线的骨瘦如柴的士兵。

    威尔基想知道几亿美元的援助对稳定中国通货膨胀起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