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2/4页)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歧,难以俯顺各方,对孙中山不利。在回信中,蒋介石又表示他虽然身在乡里,仍朝夕关注孙中山的行动和时局动向。

    这时候,蒋介石的母亲王氏患病,蒋介石静观局势,以照顾母亲为名,待机而沽,3月17日,"他就带着母亲上普陀山拜庙求佛,向上千的和尚施舍斋饭,祈祝蒋母康健。"

    3月29日,孙中山打电报给蒋介石,说出征广西关系重要,盼他速来粤筹划。蒋介石不予理睬,31日他去祭扫三代先人墓。4月21日,孙中山又给蒋介石打电报,说出征广西已下动员令,许崇智病未痊愈,军事紧急,盼他接电速来。蒋介石在接到孙中山电报的同一天,却带上儿子蒋纬国游天童山去了。

    蒋介石这时迟迟不肯去广州帮助孙中山筹划平定广西的事情,原因一方面是他不愿意再和日趋骄横、以粤军为私产、视广州为领地的陈炯明共事,为陈"做嫁衣裳";另一方面,他当时已另有打算:一是想赴欧洲考察,并去看看苏俄是怎样粉碎内外敌人和联合进攻而取得革命胜利的。后来这个赴欧计划因张人杰和戴季陶两个把兄弟的劝阻而告吹。还有一个打算是想练成一支由他掌握的军队,因为这些年来,蒋介石深深感到自己无一兵一卒之苦。因此在后方练兵,"准备于半年之内,练成一支劲旅"。

    在蒋介石认为,只要自己有了部队,就会有一切。练兵时最好"不引起某部注意"、"招他人之疑忌"、"引起军饷无法解决,而使练兵计划成为泡影。"

    蒋介石想赴欧洲、苏俄考察和自己训练军队的两个打算,虽然这时没有实现,但是后来由于孙中山实行了联俄、联共政策,成立黄埔军校而才得以一一实现。

    由于蒋介石认为自己没有军队,仗打得再好,也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所以他迟迟不愿意。但是,孙中山一直催促他到粤军中供职。直到5月10日,他才勉强离开奉化的寓所,20日抵达广州。他来到广州后,既不愿在粤军中供职,又惦念他母亲的病,于是没过多久,又设法脱身。

    1921年5月底,蒋介石从广州回到奉化溪口家中。6月14日上午,蒋母王采玉因患心脏病离开了人世。蒋母死后,蒋介石在家守孝,并自己撰写了《哭母文》和《先妣王太夫人事略》两篇祭文。然后,又把已经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完全被他搁置脑后,在奉化溪口大学姜子牙渭水垂钓,韬光养晦。

    1924年1月,国共合作正式开始,并且共同筹划创办黄埔军校。

    当蒋介石得知孙中山准备让程潜任黄埔军校校长,让他和李济深为副校长时,老大不高兴,嫌官小无权。

    其实,这时蒋介石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军中都是后辈。蒋介石任副校长已是重用,孙中山满以为能拢住蒋。谁知道,蒋介石不愿居程潜之下,于是,便耍起以退为进的手段,竟放弃筹备学校的重要任务,未经孙中山和廖仲恺的许可,擅自发给为黄埔军校招来的教职员一笔离职津贴,声称学校不办了。而他本人则于2月21日私自溜回了上海,又从上海回到老家溪口,整天同自己的新欢陈洁如游山玩水,他想以此要挟孙中山。

    但是,就在蒋介石走后的第二天,孙中山就任命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接替了他的职务。当时,guó mín dǎng中央执行委员张静江、戴季陶都为蒋介石撑腰。蒋介石一急,赶紧找张静江、戴季陶哭冤,结果,张静江专为此事亲自由上海跑到广州,找孙中山替蒋介石说情。guó mín dǎng中央执行委员李烈钧等也都极力推荐蒋介石任校长,并向孙中山说:"校长一职,非蒋莫属。"

    这样,5月3日,孙中山最后决定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5月9日,又任命廖仲恺为军校guó mín dǎng党代表,并规定,凡军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