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收买人心(第1/2页)  三国大好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法正和赵韪两方人争论不休,一度有争吵起来的趋势,刘璋被吵得感觉头都要炸掉了。

    “啪”地一声拍在桌子上,刘璋显得有些不耐烦的站起来。

    “流民之事,事关我益州安稳,吵吵闹闹成何体统,王甫,法正,张松,三人留下,其他人先下去吧。”

    赵韪等人转身准备离开大厅,临走时朝着王甫等人咧着嘴,发佛嘲笑一般:“自己主公是什么人还不清楚?吃喝玩乐还行,处理政事,不发火才怪了。”

    法正等人也是心有戚戚,互相看了一眼,留下的几人都是主张救百姓的,嘴里嘟囔着:“看来今天免不了要被臭骂一顿了。”

    在他们的心中,这刘璋可是什么荒唐事都做得出来的,要是惹恼了,一顿板子都是极有可能的。

    “随我出去走一趟吧。”看着低着头的几人,刘璋也不管他们在想什么,便带头出了门。

    整等着挨骂的几人有些愕然,不知道刘璋是个什么意思,见刘璋快要走远,自己也只得跟上。

    蜀郡的夏天十分闷热,典型的西南潮湿气候,好在前世的刘一飞本也是黔州人,对这样的闷热天气也能接受。

    一路走着也一路看着。现实的三国并没有电视里看的那样,没有想象中的石板路,也没有繁华的街道,地面仅仅是勒实的黄土路,没走多久,脚下的鞋面已是一层的灰,远处可怜的几个商贩,贩卖着肉眼就能数清的几样商品。

    步行不久,百姓也渐渐多了起来,颇有些热闹,而和热闹的街道相比,远处的空地中聚集了许多衣不遮体,头发干枯,面色饥黄,身上几乎看不见肉,仅仅剩下皮包骨一般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走近人群周围还能闻到散发着的恶臭,如同等死一般麻木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刘璋的内心,现实的三国竟然是这般模样,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象。

    “走吧,回去。”刘璋正抬腿往回走,忽而又停了下来:“张松,你命人去府中取些粮食,熬点粥分这些百姓,一人只给一碗,他们饿得太久,切忌不可一下吃太多。”

    “诺”张松有些诧异,今天的刘璋怎么像变了一个人一般,虽是应了,可不知道自己去还是不去,就傻愣地站在那里。

    “主公,这几日我等都有施粥,只是这样下去,流民之弊终是无法从根本解决。”法正当先反应过来。

    “那就先回去吧,我留你们几个下来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看到了人性,很不错。”刘璋也不答法正的话,无头无脑的说完便向北面走去。

    法正等人对刘璋的话显然有些愕然,一路上纷纷埋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就这么跟着刘璋走了回去。

    夏日的热浪让大厅内闷热无比,可是心中却是一片冰冷,曾几何时人命如此低贱,刘璋要变,他要改变这一切。

    “王甫老将军,你是益州的老臣,我刘璋以前胸无大志,懦弱无能,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冷血无情之人,我希望能将这一切改变,你可愿助我?”拱手向王甫鞠了一躬。

    王甫一直跟着刘焉,在益州群臣中是时间最长的,也最忠诚的,刘璋赌的就是王甫如今还有的几分忠诚。

    “主公,如今百姓疾苦,主公有意解救,老臣必当肝脑涂地报答老爷的知遇之恩。”王甫对刘璋的变化看在眼里,心中十分欣慰。

    刘璋知道赌对了,如今剩下的也就是法正张松两人,只要有了这三人的支持,这益州就会稳稳的握在刘璋手中。

    “孝直,永年,我以前做了许多荒唐的事,我也知道你们对我诸多不满,如今我幡然醒悟,还请两位能助我一臂之力。”刘璋说着,转头又拱手向法正张松鞠了一躬。

    这个时代的文人都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风气,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