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关于菩提祖师的来历(上)(第2/3页)  吃饭睡觉师兄最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猴子的人。

    出于隐藏身份的需要,大家猜如来也好,准提也罢,还有猜老君,通天,甚至观音的,就是没几个人会想到是他原始。

    这便是有意隐藏的结果,所以猴子的师傅菩提,真实身份便是玉清元始天尊。

    好的呢,接下来呢就是一个民间的传统说法。

    ——传统说法

    菩提祖师的原型应该是五祖弘忍大师菩提祖师,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

    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

    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这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

    所以当第二天早上,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

    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惠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

    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偈子,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

    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

    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

    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

    都是三更传道都是头上打了三下就走都是道成就赶走了弟子。

    ——另一种说法

    菩提,又叫须菩提(或译为须浮帝c须扶提c苏部底等)。

    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的师弟,两人曾经共同执掌西方教。

    后来如来修成六丈金身,建立佛教,把西方教吞并。

    菩提祖师也从此隐居山林,将高山命名为“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

    以后自立道观修身养性,除了山中居民,没人知道他的住处。

    须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收孙悟空为徒,传授给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和长生不老的法门。

    但菩提祖师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曾习道的往事。

    基本上,《西游记》中菩提祖师,佛教的名字,道家的气质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被描写为一个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大仙形象:法力高深,弟子众多,教化广泛。

    山野之民,均受其教化。他不仅渡人向道,也教一些强身健体,修心养性的方法给广大的民众。

    深得一方民众的尊敬,正迎合了当时三教合一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