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3第三章 理想与现实(第1/3页)  硅基编年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下来的几天,吴宇带着这几个人爬山越岭,四处采集标本,不时帮两个教授打打下手,也通过此学到了一些东西,顺带把自己的标本也采了。

    两个教授对吴宇有了不少好感,虽然其理论知识水平可能不如自己麾下这些学生。但有一颗强烈的求知之心,做事大胆细心,勤劳肯干而且还能察言观色,知道怎么讨好他人。其经常浪迹于野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能力,不像带来了这几个学生都以为很多情况都不了解,总在关键时候抓瞎。在华夏大学里面有很多高材生,平时上课很认真,学问也做得很好。但出了学校之后,表现总是强差人意,缺乏实践能力,毕竟很多东西不是在课本上和实验室就能学到的。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应当具备探险家的精神和能力,吴宇身上的这些品质,恰好是国内很多学生所不具备的,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让国内的很多学生成了那种死读书的书生,考试总考得很好,到创造性和实践性,就远不如国外的学生了。只能从十几年前开始,国家就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希望学生能全面发展,赶超欧美国家水平,但有些东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几天后,吴宇终于把那块石头敲成了和实验室150mm培养皿规格差不多的石块,重不过两千克左右,相对之前来说,方便于携带了很多。

    当其他人得知他要把这块化石敲成小块带回去的时候,不少人出言阻止,担心他手艺不精把这块化石敲坏了。当然吴宇之所以敢那么做,心里多少是有点把握的,中学和大学的时候经常自己修自行车,大学玩滑板的时候也经常自己修滑板,也经常到野外敲石头,知道怎么用巧劲,哪里该用多大力,哪里不该敲多少还有点分寸,敲的时候也小心翼翼,都不敢碰化石一面就怕给碰掉了,还好到后面一点破坏都没有。

    最后两波人一起出的山,本来吴宇计划是两天前走的,但后面考虑到自己两个人出山的话,自己要携带很多东西,光是植物标本就采了不少,女朋友是不可能带太多的,这些就给他一个人扛,哪怕到了附近的村庄,你不一定有车能把人送到镇上,如果运气差的话,要步行到镇上才能确保走有车出去。

    但和这两个教授一起走就不一样了,他们出山的时候可以打电话让护林员开车过来接送,既然能搭顺风车,那何乐而不为呢?不过是多呆两天而已。

    到了镇上一群人就是分别各奔东西,他俩回来学校,杨斌一行人继续深入高原,这只是他们高原考察的第一站。可能以后再也没有了相遇的机会,不过好歹是信息时代了大家联系方式肯定能留下很多,以后也可以在网上交流。

    回到学校呆了几天后,吴宇先安全的把女朋友送上回北京的飞机,现在还是暑假,离开学差不多还有一个月。

    吴宇并没有回到远在南方的家乡,只是给家里的父母打了个电话,每天在学校学写一下外出的实验报告和总结,制作再带回来的标本,帮老师照看一下实验室,打算过几天去学校旁边的农科院找点活干,挣点生活费,每年放假的时候,那地方临时工缺的厉害。这么多年上大学以来,他很少暑假回家,只有过年才回去,其家中父母对此已经习惯了。

    反正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想法,本科是在东北上的大学,读研又跑到了西北这边,总是离家乡很远,而且,这两个地方都没有通到家乡的高铁,坐火车的话需要浪费很长时间,坐飞机价格又太贵。所以在他看来,回家来回得花的钱都跟他在学校留宿的生活费了。所以每年暑假他都会留在学校帮老师们做实验或者出去找兼职。

    家里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每天忙着工作,上大学报名的时候,他拒绝了父亲要在单位请一周假陪他到学校的要求,一个人拿着行李只身塔上火车北上。

    今天他已经25岁了,同龄的伙伴和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