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贝勒出门(第1/2页)  清时谜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接过秋红递来的荷包,我打开一看,里面躺着几锭银元宝和两张叠着的纸质银票。展开“花拉忽哨”的银票,每张上面都写着大大的“壹佰两整”四个字。

    出身豪门就是不一样,加上那五个银锭子和一些散碎的银子。估摸着,现银就得有六十两,二百六十两的零花钱,足可以让这个时代的人,变身成为小富豪。

    我翘着两根手指敲着腿,心里盘算着:依据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桥段,清廷官米300钱一斗,一两银子可兑换1000钱,而一斗米约16斤。也就是,一两银子可买55斤大米,约合现代的人民币270元。那么,二百六十两就相当于六、七万元人民币了,可是相当于我前世一整年的工资了,还包括了所有的奖金。

    当然此时的银子,也不能完全如此与现代的人民币相比较。按照普通家庭来说,现代顿顿有肉,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在清朝有白面馒头吃,那就算是不错的了。现代人少说一年还不得买个两三套衣服,而清朝估摸着三、五年也就这两三套衣服换着穿了。

    所以说,这清朝的银两与现代的人民币相比,在兑换比例上还有很大程度,是要受购买力和消费水平所影响的。保守点说,也许清朝的一百两银子就能相当于现代的六、七万元人民币花销了。

    不过,额娘大福晋给的零花钱,虽然不少。但与我此刻标准的“官二代”身份,还是不算多的。在额娘大福晋那儿,应该还能扣出些银子。而且,我心中的计划,也需要更多的银子来“支持”。

    我将两张银票重新叠好,揣进自己的怀里。像我这种“土豹子”,自然是将银子装到自己的口袋里,才会安心的嘛。

    又把仅剩现银的钱袋系上口,递还给秋红,道:“此番前去娘娘庙,是为了答谢娘娘的救命之恩,理应多捐些供奉。顺便,我还想给额娘她们买些礼物。你去我额娘那儿,再要些银子。”

    秋红爽快的应了一声,便转身出去了。

    我看了看宝来,又考虑到:宝来是个闷葫芦,娇羞的秋红貌似话也不太多。这一路上,连个给我介绍,这个时代“风土人情”的人都没有。随即,我又想起了昨夜那个机灵的“小脑袋”。

    转头,我对宝来道:“七喜在干嘛呢?叫上他,随咱们一道去。”

    宝来想了想,道:“此刻,七喜应该在后院,我这便去唤他。”说罢,也转身出门了。

    我在屋里,等了盏茶的功夫,秋红便回来了。同时,还从我那大方的额娘那儿,又带回来了三百两银票。这三张银票,我自然又是收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后脚,宝来也带着七喜走进了屋。

    刚一进屋,七喜满脸笑容的向我问安,道:“贝勒爷,您身子无碍了,真是可喜贺喜呀。”

    我笑着对七喜摆了摆手,说道:“七喜,我一会要去娘娘庙给娘娘上香,你便随我们一同去。”

    七喜闻言,高兴的手舞足蹈,道:“那敢情好,我一定好好地伺候贝勒爷。您别看我才九岁,可这京师城就没有我七喜不晓得的,我一定带贝勒爷好好逛逛这繁华的京师城。”

    顿了一下,七喜犹豫地问道:“嗯,只是不知道贝勒爷要去哪间娘娘庙呢。”

    额,七喜这一问,还真是问的我一愣。一直说,要去娘娘庙谢恩,可还真是没想过,要去谢哪位神仙娘娘的救命之恩。

    看着宝来和秋红投来询问的目光,我也不好开口问,京师都有哪些娘娘庙呀。毕竟,是我做梦梦到的娘娘,难道要询问他人,而随便去找一位娘娘磕头?

    不过,这也难不住我。因为我知道,在京师城内,就有一座很有名气的娘娘庙,便是位于定安门外的北什么呢?说我没有死?说不是她这“刀子手”办事不利,而是我被神仙娘娘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