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第1/2页)  宋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晚的空中,新月如勾,繁星点点,时不时有那如烟似絮的云絮飘浮而过,在地上投下时明时晦的阴影。一阵微风吹来,沙沙树叶轻响,树影婆娑中,带走了些许白日里闷热的暑意,送来阵阵的凉意。草丛中忍了一整天的夏虫,也在此时清脆地鸣叫起来。仿佛,就连它们也感受到了,此时那丝属于夜间的凉爽。

    夜晚的县衙后院,早已没了白天喧闹的人声,取而代之的是,这时阵阵此起彼落的虫鸣声。

    就算此刻夜已深,但是西厢的这一处书房内,还亮着烛火。书案前,一身薄衣轻衫的冯怡,刚将手中的兔毫笔搁回笔山,又迫不及待地,将手中刚刚写就的,寸把来长的薄绢,拿起来小心地吹了吹。借着一旁的烛光,将上面的内容又细心地看罢,这才放心的将薄绢卷起,塞进了手边早已准备好的细竹卷中。

    透过窗棂,蜡烛的余光,透进了幽暗地庭院内。除了黑暗中的树影,和有些恼人的虫鸣声外,就只剩下暗夜中,脚下一的青石甬道,一直向着暗处延伸。冯怡再次环视了一圈黑暗中的庭院,确定四下无人后,才走到放置于庭院一角的木鸟笼前,细心地从笼中挑选了一只灰色的羽鸽,将那竹卷捆好,放手又把手中的羽鸽给放了出去——

    同样的,今夜的凌云鹤也无心睡眠。此刻,他正借着桌上的油灯,仔细地一页页翻看着手中的手札。白天,他虽然气恼于张府老夫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孙儿,为了开脱罪责时的嚣张跋扈。可,他也不得不承认,有些话,她说的并没错。

    孙秀才死的那天,白天孙秀才与呼延麟在福来楼的冲突,给了呼延麟杀死孙秀才的动机。同时,也有众多民众在场,这点上,她无从抵赖。还有,那枚落在孙秀才尸体旁,证明是呼延麟随身佩戴的玉佩,也能有力地证明,呼延麟与孙秀才的死有关。

    可是,要是想把莱州城,前段时间的案件,与呼延麟直接联系起来,单单凭借孙秀才的证言,特别还是他酒后的疯言,在演变成了现在的死无对证来说,还是牵强了些。如若说要想将这些案件,办成不可辩驳的铁案,他就需要有更多的证据。

    而手中的这本手札,就是从这些案件发生以来,他一笔一划所做的记录。上面的每一行每一个字,不但记录着,这些案件c案发现场的点滴细节。还包括,自从案发以来,各处调查走访的细枝末节。

    今夜,也许注定将会是一个无眠夜。就在同一时间的另一边,莱州城的张府内,明修躺在硬邦邦的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瞪大着眼睛,直直地看着黑暗中房间的某一处愣神。

    虽然,现在是六月天,但现在的他,全然没有觉得有一丝一毫的闷热之感。反而是,如同一只蚕蛹一般,越来越紧地裹起了床上的薄被。脑中反反复复地,想着地,都是先前张老夫人的话语。现在细细琢磨之下,开始时,猛然间听闻这些话时的惊喜,此刻早已荡然无存。随之而来地,只有越来越深地无尽寒意。

    莱州城东的大基山,东接崮山,南连寒同山,是莱州有名的高山之一。山体呈半环状,四周群峰环抱,当中为一深邃圆阔的谷地,仅西南方有一豁口,自成天然门户。因谷内自古为道家所居,故俗称道士谷。谷内林丰木繁,古木参天,芳草萋萋,山花野果,清香流溢,因无村居阡陌,纤尘不染,清静安谧。昔日谷底清泉四涌,溪流纵横,潺潺流水经年不断。

    潺潺地流水自谷中流出,在经过蜿蜒曲折地一段路程后,最终转入了一旁半高的一座山林中。明修手搭凉棚地看着远处绿意盎然的大基山,又抬头看了看透过头顶斑驳的树影,就着大清早就火辣辣的太阳,伸手抹去一路滑至下巴的汗水,摸了摸被晒得微微发烫地头皮,刚想停下来喘息几口,可见着不远处的两人,丝毫没有停歇地意思,继续往着前方的更高处走去,他在无奈地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