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这识味楼外都听的清楚。还有他那双手,修长精致,显然此人并非是个需要干粗活的人,可那骨节又十分分明突出,说明他经常用力抓握,当他握扇子的时候,手背的骨节上有模糊的反光——那是茧子,只有经常打拳的人才会在手背上磨出茧子来。这人怎么看,都是个有功夫的人,并且,功夫还不低。——一个武功不低的人,跑到酒楼说书,这就很有意思了。更何况,他说的还是江家的事情。
众人都以为方先生的故事是演绎,只有清明知道,他说的都是真的,当年江家的事情发生之后,清明曾经悄悄去过一次江家家宅,发现那里早被人收拾过一遍了,所有可能留下的痕迹都没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官府对这案子一点进展都没有的原因。
如今,一位武功高强的说书先生居然将这事情前后因果都仔细的讲了出来,而且,江家还有后这件事情,他如何知道?清明越想心越慌,桌下抓着僧袍的手心里已经有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慌张,他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面部肌肉,以至于居然没有注意到净尘已经站到了椅子上。当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方先生也将注意力移到了这个站在椅子上的小豆丁身上,有个看上去有点年纪的和尚捂着他的嘴把他抱了下来。那孩子喊这和尚“师父”。再看这孩子,身穿粗布褂子,留着茶盖头,穿的并不讲究,是个寻常孩子的样子,并没有做小和尚的装扮——那么,他没有出家。难道……是和尚收养了他?看他的年龄……方先生开始怀疑,他看向旁边的那个和尚。
这个和尚并没有很宽大壮硕,宽大的僧袍遮住了他精壮的身体,虽然看着上了点年岁,可是并没有一点老态。他刚才抱孩子的动作……安静迅速,矫健果断——这人有功夫。他特别观察了一下和尚的面部表情——尴尬、善意,带着几分局促,没有其他情绪,难道自己想多了?
“所以,那孩子现在身在何处啊?”观众里,有人终于按耐不住自己澎湃的好奇心,提问了。
方先生收回自己的眼神和心绪,笑笑:“那便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容方某另寻个时间慢慢讲给诸位听。”
“想必真的被一位大侠收做徒弟了。”刚才那个人看来对这件事情真的很关心。
方先生挑了挑眉毛,意味深长的说:“被一位大侠收养……也不是没有可能,人的命运,很难说呢!”
这场书,说的是跌宕起伏,九折回转,当方先生说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沉浸在故事情节里不能自拔。
“清明大师?清明大师?”白胖的赵老板用手在清明眼前来回挥动,清明这才回了神,他尴尬的笑笑:“这方先生果然名不虚传,这么个精彩的本子,听的和尚我都忘记今夕何夕了!哈哈哈哈哈哈……”
听了书,吃饱了肚子,大和尚欲与赵老板挥手作别,却被赵老板拦了下来,说他好不容易请到清明大师赏脸,无论如何也要清明去他府上小住两日,一来是感谢清明两年前的提携之恩,二来最近赵老板的夫人身体突然不适,也想请清明看看。
胜情难却,清明只好上了赵府的车。
城里到底是和偏远道观的冷清不一样,一路上车水马龙,有扛着个草巴子卖糖葫芦的,有支着架子卖面具的,那边有个老头搭了个桌子,忽一下就从怀里变出一大缸金鱼,引得围着看的一票人都拍手叫好。净尘是个道观里长大的孩子,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开心的把头伸出窗外兴奋的东张西望,好在他还不算笨,怕自己摔出去,用一只手紧紧的拽住清明肩头的僧袍,拽的清明的衣领都歪向了一边。和尚看他开心的样子,又看他紧握自己僧袍的小手,知道他会好好保护自己,索性也就放任他去了。
车子一路前行,渐渐驶离了闹市,钻进一条又一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